161 第 161 章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不管怎么说, 荣国府把女儿给南安王府做“义女”,和亲蛮国,解了云嵩、云渡之危,于南安王府是有大恩的。如今京里人人都知道他两家关系匪浅, 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荣国府下去了, 南安王府却没能捞一把的话,会被人说薄情寡义不提, 更是会被怀疑家里已经在朝中毫无影响力,办不成事了——后者对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可是灭顶之灾。是以南安太妃刚一清醒,来不及问自己的身体情况,先问荣国府怎么了。

    云嵩答道:“现如今他家东西二府俱被围住, 进不得, 出不得。贾赦、贾政、贾珍等有职男丁都被拘了, 女眷圈在他家省亲园子里一个守贞节妇的院子里。儿子去打听了一耳朵, 是忠顺王亲自请旨, 列了他家几宗大罪, 说要彻底严查。”

    南安太妃急了,欲坐起身来,却发现浑身半点力气也没有, 脖子以下像是都没了知觉, 连抬起手指头也做不到, 心下大乱, 道:“吾命休矣。”

    云嵩早听太医说, 老太妃这次中风,怕是再也不能自如行动了,以后恐就要一直卧床休养,不觉泣道:“太妃快别说这样的话,您可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您这么说,儿孙们可怎么活?”又怒道,“云浩无礼顶撞长辈,我已派人将他捆在房中,好好教训了,太妃切莫再为此等逆子伤神,安心休养身体为上,您还没看到云渡娶妻生子呢。”他说得其实都是真话。如今他身上早已不是王爵,南安王府之所以还是王府,皆因南安太妃还在的缘故。他此番贪功冒进,也是想放手一搏,重振家业,可惜事与愿违。若是南安太妃没了,王府门口的牌匾立时就该换下了。

    南安太妃流泪道:“家里的事,现在也来不及关了。倒是荣国府的事,如今十分要紧。我知道宁国府向来是不干净的,也管不得那么多了,荣国府可曾被搜出什么要紧的东西来?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东平、北静这几家怎么说?”

    云嵩为难道:“太妃有所不知,事发当时,北静王便向皇上上书,请求由他带人前去搜查。反被忠顺王说,谁不知道北静王和荣国府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哥儿交好?如今瓜田李下的,北静王也是一个郡王,更该回避才是,免得回头清算起来,发现少算了贾家什么事,被说是北静王包庇的,累了北静王府的名声。他这么一说,别家更不敢开口了。”

    南安太妃皱眉道:“他是亲王,又是皇上的亲弟弟,虽同样是‘王爷’,比北静郡王确是尊贵了不止一丁半点。不过也不是全无办法,史太君我是熟的,她一向小心谨慎,知道长子不堪重用,便刻意打压了大房,只派次子当家,她家老二自小读书,为人方正,应当出不了什么大差错才是。便是有小辈背着他们动过什么手脚,只要当家的行得正,底下人也只敢躲躲藏藏的,在家里找不出什么大错来。”

    云嵩叹道:“小心谨慎也有小心谨慎的坏处。虽然不知道他家能不能真的搜出什么要紧证据来,但是忠顺王参他家的有一条就是长幼不分,袭爵的长子住在偏院,次子占了正堂。儿子打听了一下,忠顺王这次是势在必得,说是其实早早就找到了他家公子孝期强娶□□那个官司的关键证人,顺藤摸瓜抓住了他家一个要紧的仆役,陆陆续续地审了一个多月,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才下得网。这阵势,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南安太妃也不是没听说过忠顺王因一个戏子,特特地派了人去荣国府上兴师问罪的事儿。只是却没想到他记这么久。四王八公这几家,都是跟着先帝一起征战过来的,当年几乎都是义忠老千岁的人,和忠顺王的势力确不是一脉,但理应也互不得罪才是。忠义老千岁没了以后,他们几家便大不如从前,也不是没想过投靠忠顺王,只是他一向不冷不淡的,之后木兰事变,襄阳侯等也没了,忠顺王理当埋起头来过日子才是,却一反常态,开始对他们几家拔刀相向。南安太妃毕竟是在京里悬浮了这么多年的人,其实也看得出来,忠顺王现在,多半是做给皇上看的。可是若是真有成效,岂不是说明皇上对他们几家已经忍到头了?别人愿意做砍向他们的刀,他便也不介意拿一拿刀柄?

    这个念头一出,她喉口一腥,吐出一口血来。云嵩忙连声要叫人来,她却制止道:“先让我把事情交代了,你再叫外人。”云嵩见她已经说两个字就要喘几口气,含泪劝道:“什么能有太妃的身子重要呢?”南安太妃喝道:“糊涂!你还看不清么!如今哪里只是贾家的事?你以为咱们家逃得过吗?”

    云嵩一凛,不敢再言语,只得听南安太妃交代道:“明面上确实不该对他家施以援手了,否则连累到自家,你祖父、父亲当年流的血都白流了。但也不好什么都不管,他家人口那么多,太太、奶奶的那么些个,都挤在一个院子里,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能帮一把是一把,等他们家的事稍告一段落,就想法子把没事的人放出来才好。至于有事的,你传书给史太君,到了关键时刻,也不必顾忌太多,该舍的要舍了才好,别费尽心思地去捞,最后谁也脱不开身。她对自己家的情况,应当也心里有数,否则,不会舍得把孙女送出去的。”

    她这几句话说完,已经是进的气少,出的气多,云嵩见她挣得满脸通红,也顾不得许多了,赶紧唤来太医,又是灌药,又是施针,才让太妃缓过来。云渡又轻声劝了半天,把祖母哄睡下,才与父亲一道退出来。

    云嵩面色沉重:“太妃身子这样,恐怕得早做准备了。”

    云渡虽万分不愿,但也不得不承认,太妃年事已高,此次病下,确实只能数着日子过了,含泪道:“衣裳、木头倒是早备下了,其他还需要什么,父亲交代下,我去准备着。”

    云嵩道:“你的病也没好,不必过于劳累,有时间的话,多陪陪太妃。”一边又暗自思忖,太妃交代的事十分重要。别的不说,就冲着他家远嫁的那个女儿,他也该把这事儿办妥。故安排好家里的事后,便又派人去打听荣国府的事。

    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吓了一跳,原来这贾府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儿还真犯了不少,堆在一起看,也够触目惊心的,但是贾赦手上,就有两个人命官司,贾珍也是个□□贪婪的,他叔侄二人强纳民女、谋财害命的事儿还真没少干。当然,最令人称奇的还是他家的一个二奶奶,一个女流之辈,放利发贷、包揽官司,甚至知道心腹被抓后有斩草除根的魄力,这胆量,怕是比她叔叔王子腾都不差了。官兵们从她屋里搜出一箱子的借据、房契、地契等,当下也不顾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和她还病着了,把她从炕上直接拉起来,披头散发地就拷上了。平儿拉着巧姐跟在后头哭哭啼啼地,苦苦求他们好歹让凤姐把衣裳穿好。为首的笑道:“你们奶奶是不是同人说过,你们这样的人家,便是告你们造反也不怕的?此刻也不知道怕了没有。”凤姐原还硬撑着,听到这句话,知道张华之事瞒不住了,当下再也支持不住,昏厥了过去。

    云嵩只听了这几项,便知他家大势已去,只好问道:“虽是如此,他们府上其他女眷何其无辜?别人且不说,他家的老太君乃是一品诰命夫人,年事已高,便是儿孙有错,也不应殃及到她,至少向圣上求个情,让她老人家安稳些。”

    北静王叹道:“我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只是这事儿,皇上让忠顺王全权接手了。那日我不过多提了一嘴,忠顺王就斜着眼睛笑我,说他家的罪名还没定下,若真是犯了灭族之罪,他家儿女们少不得也得发配流放的,此刻不拘起来,已经是皇恩浩荡了,若是还要对他家格外网开一面,惨死在他家手下的百姓何辜?”

    云嵩道:“听忠顺王这口气,是半分情面也不留了?”

    北静王长叹了一口气,心里想道:“忠顺王可是在皇家的那些个血战里头熬出来的,要论朝廷里的事,他只会比我们更敏感,莫非是知道了荣国府绝无起复的可能,所以肆无忌惮?”一面又心惊,毕竟像贾赦、贾珍这样的败家子,像薛蟠这样的憨亲戚,谁家能没几个?谁家能保证没干过贾家犯下的这些事儿?本来官官相护、钱权交换都是常态,原以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只要不造反,有祖辈的功勋在,怎么都不会有什么大事。贾家这次被抄家,却是在他们头顶上敲响了警钟。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上已经登基多年,如今太上皇也已驾崩,他们再不能像从前那般行事了。

    二人皆为荣国府头疼了一回,云嵩把南安太妃的吩咐提了一提,北静王道:“不愧是老太妃!足不出户,也能猜出事情的轻重来。如今看来,荣国府那个二奶奶,确实留不得了。若是这几天我能见着他家人,定帮着劝劝。”若是王子腾还在,兴许还可留着她,让王子腾出面和忠顺王周旋。如今王家也说不上话了,她又犯下这些大事,桩桩件件都犯了七出之罪,及时休了,贾琏还有撇干净自己的可能。

    北静王又问了问南安太妃的病情,听说不太好,替他推荐了一个太医。云嵩自是感激不尽,二人说了会儿话,叹了一阵物是人非,北静王忽然道:“咱们在这儿干着急,却是忘了那位老封君的外孙女儿了?”

    他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明珠族姬,云嵩苦笑道:“你看治国公府的态度,还不明白?如今明面上要办贾家的是忠顺王,实际上看他们不顺眼的是谁?到了这份上,林家站哪边?况且族姬到底是一个小姑娘,又不是所有的女儿家都像贾家二奶奶似的‘能干’的。”

    北静王讶然道:“你的意思,是那位……”到底没敢说出口,只是心里却也悄悄地觉得有理。云嵩又道:“再者说了,虽说是亲外孙女,但自明珠族姬回了林家,同荣国府的来往也少了,交情怎么样,也难说,若是其实有什么不好,求到她头上去,不是反而坏事?听你的意思,前几天你也见过贾家的人了?若是史太君觉得明珠族姬能帮忙,会不托你传话?”

    倘若想动贾家的真是那一位的话,明珠族姬确实尴尬得紧。况且若是把她牵扯进来,只怕那位殿下的火气要更旺盛了。北静王亦发现自己提了个馊主意,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又叹道:“这么一看,治国公府倒是提前走了一步好棋,牺牲了脸面,儿子被笑了一阵子,却跳了船。如今别说荣、宁二府出事了,我看就是西宁王府出事,他们家也可以关起门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一声都不必吭呢。”云嵩苦笑道:“你同西宁王关系好,也不当开这样的玩笑,有昌平公主在,西宁王是不可能出事的。”他们也是到了如今,不得不佩服西宁王的高瞻远瞩。只是荣国府也想效仿,把女儿也嫁了出去,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着实令人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