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第 167 章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忠顺王听说林家打官司, 顺嘴问了一声, 底下人惯会察言观色的,自然帮他把前因后果打听清楚了,又知道他不喜荣国府,且最近在为西宁、北静王为荣国府求情的事儿心烦, 遂添油加醋了一通。他笑道:“你是在说林博士和明珠族姬是非不分么?”蒋御史吓了一跳, 忙称不敢。

    “说话之前过过脑子。”忠顺王道,“林家经营了这么多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他们比你清楚。之前林滹跑去扬州, 给他那个苏州的族亲引见太子殿下, 多少人偷偷议论着,结果你说怎么着?人家钱也给他了, 女儿也给他了, 名声也给他了, 他精着呢。这事儿他敢出面说姓孙的打了贾氏, 那就是真打了, 孙绍祖跑断了腿也别想赖掉。至于李方怎么判, 那就是他们的事儿了,咱们就看热闹。”

    蒋御史倒是和李方同窗一场,知道他的为人, 心里多少有些数, 只是忠顺王既也没打算掺和, 就想看看热闹,他也不必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免得万一哪儿不对了,他还落个不好。再者说了,忠顺王和荣国府不睦,那也是因贾宝玉而起,因贾琏孝妻强抢□□案更甚,那孙贾氏一介女流,忠顺王还真不至于拿她的事儿出气。遂笑了笑,又拿御史台其他的事儿来问忠顺王。

    谁知忠顺王没当回事,却有人放在了心上。刘遇来问时,忠顺王简直目瞪口呆:“这怎么就惊动你了。”

    刘遇笑道:“你自己都在看热闹,可见知道的人不少,我又没聋了,怎么就不能听到了?”

    听到是听到了,但谁想到他会自己来问呢?要是李方知道了,怕不是立刻就要升堂结案了,忠顺王觉得好笑,只是问:“林小学士天天在御前行走,你问他不是更明白?”

    刘遇道:“他要是知道个什么,那个状子就是他写了。舅舅不愿意让他掺和进来,我去问他做什么?谁还不知道王叔的脾气,你既然打听了这事儿,不问出个什么来肯罢休?我又何必舍近求远?”

    忠顺王爷不瞒他,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一说了,又道:“可惜林博士告错了地方,他要是告到御史台还好说,京兆府尹李方,人倒是不贪,可惜呢,是个标标准准的儒生,最喜欢讲什么家和万事兴,估计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刘遇笑着问:“告到御史台干什么?那孙绍祖有官职在身不成,还是有爵位?”

    忠顺王道:“倒确实袭了官职,还在兵部候缺提升,这些年门路走了不少,不过兵部上上下下,倒也没有给他个实缺的意思。我还在好奇呢,如今小林将军在京里也说得上是个红人了,怎么他不巴结着林家,反而还要闹成这样呢。”

    “他巴结着也得有用啊,我看征表兄哪怕推举云渡都决计不可能推举他的。”刘遇道,“这事儿给你才麻烦,到时候王叔怎么判都不好,又有人要说你和荣国府不好,借机打压,又有人要说你因为我的缘故偏心林家。明珠族姬的父亲就是御史台的人,林家在你们那儿有人脉,舅舅特意避开,告去京兆府,也是有他的考虑在的。不过把人打得说不出话,昏睡了几天了,证据确凿,那姓孙的也不说抓起来关几天,现在就还在大街上乱晃,瞎说别人家的坏话?这李方是没背过律法么?”

    忠顺王一听,就知道孙绍祖“瞎说被人家的坏话”是什么意思了,心里暗自觉得好笑,想着刘遇虽身居高位,到底还是年轻,有在意的人都不乐意瞒着,当即道:“要是有机会遇着李大人,我替殿下问问他。”

    刘遇“哼”了一声,道:“你提醒他干嘛啊,我等着看他怎么判呢。”

    忠顺王应道:“不提醒不提醒,我也正好等着看看热闹。”

    “也是一条人命,王叔就看看热闹啊。”刘遇看了他一眼,推开了手上的茶盏,叹着气摇了摇头,道,“少傅一会儿还要来问我的功课,先回去了。”

    忠顺王一时也琢磨不透他是什么意思,把他送出门外,又拉住了马亭:“你急什么呀,当我不知道呢,你又不用跟着回宫去,一会儿就自己玩去了,干脆就在这儿陪我喝喝茶呗。”

    马亭打小就做刘遇的伴读,虽然读书不如他大哥,论机灵劲儿,却是不缺的,当下笑道:“王爷这可就难为我了,您听不懂殿下的意思,难道我就能听懂?本来也不关咱们的事儿,就别瞎琢磨了。”

    忠顺王道:“你这小鬼头,刚才我说的不就是你这句话的意思?怎么殿下就扯上人命了?”

    “他在说孙贾氏的命呢。”马亭道,“这一回是打得脑子淤血,昏睡不醒,几个太医折腾了好几天才救回来,下一回,指不定命就没了。王爷又不是不知道殿下的性子,虽然他也没见过那个小妇人,但是谁说不是一条命呢?”

    忠顺王这么一听,再联系起之前刘遇说的“别提醒他,等着看他怎么判”,顿时反应过来,悄悄地问:“你说的有道理,到底是孙贾氏的一条命,依你看,既然我也听到了,逾矩去问京兆府的案子,也不合适,不过要是李大人真为了夫为妻纲,就罔顾国法,我既然被皇上派来御史台当差,论理就该管管的,到时候我去听一听,要是他判得实在不像话,便查一查李大人的心思,你看如何?”

    马亭眼珠子一转:“我可什么都没听到,王爷怎么连这种公事都告诉我知道,这万一外头有人猜到王爷的打算,到时候我可就有嘴说不清了。”

    忠顺王还有什么听不懂的,当下拍了拍他的脑袋:“净说些胡话,我敢做就不怕别人说。”又命人上茶,说了些得了闲要去哪儿吃酒玩乐的事儿。

    谁知才说了一会儿话,管事的来报,西宁王求见。马亭忙道:“既然王爷有客来访,我就不耽误王爷办正事了,到时候王爷有空想去哪儿逛,直接叫上我,带我去开开眼就成,横竖我也没什么正经差事,闲得很。”

    忠顺王却道:“走走走,我送你出去。”马亭自然是明白他什么意思,便也不推辞,跟着他一路往外走,果然在二门外见到了西宁王的车,他便道:“行了行了,王爷快请回吧,再往前送,就到您送殿下的门了,这不合规矩。再者说了,西宁王已经到了,我一个小辈,可不敢耽误你们的正事。”

    西宁王笑道:“这不是治国公的孙子么,都长这么大了。”

    马亭又与二王寒暄了两句,便忙不迭地跑了。

    西宁王见到马亭,自然也猜到刘遇定是来过,一问果然如此,便道:“太子殿下平易近人,这出行的排场也够省的了,我来这儿的时候,一路上小摊小贩还是我们家管事的安排着撤的,殿下宫里的人竟没清路么?”

    忠顺王笑道:“之前就跟我说了,说人家出摊也不容易,有的就靠这一天的买卖养家糊口呢,为着他来一趟,累得人家半天做不成生意,不值当。听了他那话,我这几天进进出出的都从后门走,就怕别人说,连太子殿下都不扰百姓,你还能比他排场大?这么小心了几天,昨儿个还被皇上夸了,说我体恤百姓,哪儿敢捞功呢,还不是不敢越过那位小祖宗。”

    他这话就是故意找茬了,西宁王听得浑身不自在,偏又不知怎么反驳才好,便“哼”了一声:“虽是如此,忠顺王还是小心些,毕竟太子殿下金贵无匹,要是街上那些商贩有歹意的,殿下哪儿擦着碰着了,你可有嘴说不清了。”

    都是成精的狐狸,谁还听不懂?忠顺王冷笑了一声,也不言语,请西宁王进屋,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地问:“西宁王这次过来,大约还是为了荣国府的事儿?”

    西宁王道:“忠顺王这话说的,像是我成天没事做,就盯着荣国府似的。”便把广阳府理事尹嵘峥翻案的后续事儿拿出来问,忠顺王道:“此事原是周相负责的,只是事关广阳府亏空一案,太子殿下也过问了,如今到我这儿来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定了,前因后果清晰得不得了,我直接宣了就是,白捡一名声,以后要是有人说,尹大人翻案是我主持的公道,那我可受之有愧。”西宁王笑道:“你又何必谦虚?谁不知道自忠顺王到了御史台,不过数月,已办成几起大案?尹大人之前告发甄应嘉的事儿,也有了定论了?”

    忠顺王摇头笑道:“这个可不敢说。”

    西宁王道:“我先前奉皇上之命巡查湖北,当时尹大人告甄应嘉,就是告到我这儿来的,如今这事儿悬而未决,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晓得你守口如瓶,只是连我都不能说么?”

    忠顺王大笑道:“你还是问问我荣国府的事儿吧!起码那个我知道点细枝末叶的,尹大人的事儿,我是真的摸不着头脑。”

    西宁王笑道:“荣国府的事儿有什么好问的?如今明珠族姬在帮她外祖母家的表姐打官司,京里还有人不知道么?都说李大人如今在拖着等荣国府的案子判下来,才敢去判那两个案子呢。这不就是说,荣国府的事儿差不多定下来了?况原本就是北静、南安他们在忙,我不过就是被拉着打打下手,倒没他们那么交情深厚。”

    和荣国府的交情不如北静王和云嵩深倒可以说是真的,可西宁王哪里是给人打下手的角儿?忠顺王见他不动声色地提醒自己明珠族姬到底是荣国府的外孙女,心里暗自觉得好笑,道:“西宁王慎言,这话要是被人曲解了,就像是李方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判似的,要是传出去,他还是不要在官场上混了。”

    西宁王苦笑道:“昨儿个我还和北静王说呢,他与那荣国府的贾宝玉年纪差得不大,说起他来,平时只有夸的,说是个又礼貌又标致的好孩子,后来听说他得罪到你头上,他也没当回事儿,想着宝玉又胆小又怕事的,哪儿能犯什么大错,现在却头疼了。”

    忠顺王给他让了杯茶,撇了撇嘴角道:“北静王要真这么说过,我可就要去和他理论理论了。荣国府能有今天,难道是因为他贾宝玉得罪过我?那不是他家老的老,小的小,贪污枉法,杀人圈地导致的?不去怪他家长辈,倒怪起我来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我把那堆房契、利银塞到他家屋里的?我让他们家□□掳掠的?谁不是听皇上的吩咐办差呢,就因为他以前得罪过我,就说是我要害他们了?”

    西宁王忙道:“忠顺王此言差矣,北静那性子你还不知道?他哪里会是这个意思,不过长辈再混账,和小孩子关系也不大。”

    “祸不及家人么?”忠顺王笑道,“这可不是我说了算,他家的事儿难道不大?我前一阵听辅国公说,他家的事儿虽多,可也是常态的时候就想问了,莫非你们家也抢了民女,还是给好好的人家头上安个官司,把人弄死了,就图几把扇子?还是也在国孝里头宠妾灭妻了?这么多事,随便挑出两件来,都是蔑视国法的大罪,西宁王要说祸不及家人,我也没法反驳,可当年上皇在的时候,齐家不是诛三族了?当时他家小孙子才满月,也没见西宁王替他家孩子求求情。”

    西宁王讨了个没趣,道:“齐家那是犯的谋反的大罪,能一样么?你看襄阳侯他们可有人敢求情?”

    忠顺王叹息道:“你的力气用错地方啦。荣国府的事儿,我只管调查,搜集证据,把找到的东西交上去就大功告成,具体怎么判,还不是看皇上的喜好?要说我与荣国府不和,那是不假,我也从没藏着掖着过,可要是他家什么事儿都没有,我能平白捏造个罪证给他们么?贾雨村办得,我可办不得。我要是真敢这么做,皇上第一个饶不了我。”

    这话也是实情,自义忠老千岁和忠定王相继薨了,上皇最宠爱的便是忠顺王,皇帝初登基的几年没少冷落。兄弟俩真能和睦?谁都不信。也就是忠顺王虽然顽劣任性,倒也确实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儿,才活到现在,甚至还有不错的差事办。但是换句话说,谁都知道忠顺王和荣国府的宝贝疙瘩不和,皇上还特意派了他来调查荣、宁二府的事儿,是不是说明了……

    西宁王联想到王子腾、贾贵妃的相继去世,一时也心凉到了底。

    也许就不该管这事儿,他暗暗地想道:“荣国府与我有什么关系?他们家的女儿是替南安王府嫁的,平时也是和北静来往得多。要不是甄家的事儿他家也参与了,我又何必趟这趟浑水。”只是江南鱼米之乡,他们几家如今入得少,出得多,确实都是靠在金陵的生意贴补,如今进退两难,实在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