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似曾相识燕归来4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小摊虽小,挂着一个煤气桶和几个蒸笼,正在往外汩汩的冒着蒸汽。

    三三两两的行人经过,偶尔驻足,她便会热情地招呼着。

    江月:“是的,第一次来。”

    “桂香,我回来了。”黄包车师傅和中年妇女打过招呼,便刹车让江月下来。

    米糕上冒着热气,一阵香味飘过来,快到饭点的江月顿时觉得有些饿了。

    被称为桂香的中年妇女抬头看了黄包车师傅一眼,继续忙着手中的活:“回来了,今天这么早?”

    他们用地方方言在说话,这一带的方言,和滨城的差不多,江月多少听懂一些。

    黄包车主:“刚好拉个客人到这边,就回来了。喏,这位就是,来个刚出炉的米糕,给她尝尝,人家第一次来文城,碰到这样的天气,真是见鬼。”

    “是啊,这样的天气人都少了很多,昨天这个时候我已经卖了好几笼了,今天一笼都没卖完。”说完,中年妇女打开蒸笼。顿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小姑娘要什么口味的?有豆沙的,红糖的,葡萄干的,原味的。”

    师傅欠身把江月引到面前,隔着蒸汽,江月看不清中年妇女的脸:“谢谢,给我来一个豆沙的。”江月下车连忙躲进篷布伞下面去。

    中年妇女熟练地用塑料袋抓了一个在手上,利索地盖上蒸笼盖,递给江月:“豆沙的今早刚做的,好吃的,小心烫。”

    江月接过:“谢谢!”放嘴里咬了一口,糯糯的,应该是用糯米做的,软软的,香甜地很:“嗯,很甜。”

    这种糯米糕她也曾在滨州的小摊上见过,但是从没有光顾,要不是黄包车师傅这么热情,她也不能品尝到这么地方特色的米糕。

    欧阳菲菲说的没错,人生就应该多尝试,才不会错过美食美景。

    “姑娘,你......”只见中年妇女瞪着双眼,狐疑地从上到下打量着她。

    雾气散去,江月才看清她的脸,颧骨处对称的黄褐斑,雀斑,显示着岁月打磨的痕迹。

    “嗯?怎么了?”江月看看自己半湿的运动服,又看看手里只剩一半的米糕,有什么不对吗?

    “桂香,喏,有人来买米糕了。”黄包车主也发现了老婆的异样,索性放下车亲自招呼着来人。

    这位叫桂香的中年妇女还是那样呆在原地,雾气一散,她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恐,嘴上喃喃地说着什么。

    中年妇女:“姑......姑娘,你第一次来文城?”

    江月:“是的,早上来,是大哥帮我带到这里的。”

    中年妇女:“是来探亲的吗?”

    江月:“是来玩的。”

    “桂香,你怎么了?姑娘第一来文城,不要吓着人家。”黄包车师傅接待完客人,觉得今天老婆有点奇怪,一个劲地问东问西的。

    中年妇女:“这个姑娘很像我们以前老街坊家的女儿,就是你外甥女的老师家的,那个教大学的老师,他好像捡来一个女儿,和这个姑娘长得一模一样。”

    虽然他们之间用方言在对话,但是一字一句都落进江月的耳朵里。

    黄包车师傅:“那个,那个老师不是有一个儿子吗?比我们老大大几岁,你搞错了吧,天底下长得像的人多的是,干什么这么一惊一乍的。”

    中年妇女:“你天天出去跑车,你又没见过的,那老师家里有个大儿子的,后来捡了一个女儿,不过听人说那个女娃是那个大学老师跟别的女人生的私生女。”

    黄包车师傅睁大了眼睛:“这种事情你们女人就知道乱传,瞎说,一点没有的事情也能编个一二三四出来,哼!”

    两夫妻大概是以为江月听不懂方言,一点也没有避嫌地说起来。

    中年妇女:“我也只是听说的,又没有乱传,那时候我们老二刚生出来,我不是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吗?回来之后听人家说那家家里着火了,烧死了两个,听说那个捡来的女儿和那个大学老师烧死了。”

    “胡说八道,哪里烧死了,那个老师是飞机掉下来死掉的,七八年前的事情了,你们女人就是会乱传,整天没事找事瞎聊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破事。”

    “你不知道不要乱讲了,跟我说的那个妇女就住在他们家隔壁的,火烧起来的时候她们家都闻到的呢。”

    “那段时间你住在娘家,我住在家里,你知道还是我知道,那个老师死的时候,我姐姐还觉得可惜呢,外甥女马上就要毕业了,本来街坊邻居的想找那个老师帮帮忙,说说情,让她留校教书,结果就出了那个事情,你生孩子生傻掉了,知道什么?!”

    家里着火,又遇到飞机失事,这家也够惨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点没错,江月想,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人是不能体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的。

    他们俩是不是在说,那个女儿是捡来的,后来家里着火了,烧死了。

    江月听的心惊肉跳,这不是小说电视上演的吗?怎么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有个成语叫命运多舛,是不是就是形容这个女孩。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了,江月连忙拿出钱,递给他们:“大哥大嫂,车钱和米糕的钱给你们,那个,麻烦问一下,那位大学老师叫什么?”

    “车钱给我就好,米糕免费请你吃的。”黄包车师傅接过钱,朴实地笑着。

    “啊,叫什么来着,好像姓骆,对不对?”中年妇女扭头问。

    两人面面相觑,都在认真地回忆着。

    黄包车师傅:“姓什么来着,不对,不是姓骆。”

    中年妇女:“大家路过都叫他什么骆老师,骆教授,马各骆嘛!”

    黄包车师傅:“你搞错了,我看你脑子真的不好使了,不是骆,是路,马路的路,大路的路。”

    中年妇女:“噢噢噢,这两个字音有点像的,在我们文城话里都一个音的,分不清的。”

    路?大路的路!路子期的路?!

    路子期三个字从脑海里蹦出来的时候江月心里又是一惊,她不敢想象,路子期会出自中年妇女口中那个多灾多难的家庭里,一定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