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其后几天,孙督师在河南的败绩也随着民间商旅的流动,陆续传到了偏远的婺源小城。

    但这场败仗对民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因为这几年来,官军打的败仗已经多得数不胜数。

    王爷、总督、巡抚都不知死了多少了,河南再败一场好像也算不得什么,几万人死了也就死了,哪年死的人又少了?

    只不过给百姓们又增添了些谈资,“这李自成还真是厉害,连孙督师都打他不过……”

    但对当官的、读书的、稍微知道点天下大势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个晴天霹雳,因为大明朝中枢再也没有一支可战之师。

    南边武昌的左良玉连打张献忠都够呛,张献忠一来,连他的老巢武昌都不敢呆了,现在早就逃到了九江,任由张献忠在湖广肆虐,更别说去和李自成争锋了。

    再说左良玉这几年俨然成了半独立的一镇军阀,湖广就是他楚镇的势力范围,朝廷越来越难以制衡驾驭他。

    现在连孙督师的兵也败了,朝廷又还能凭借什么压服他?又有谁能调得动他?

    北边山海关的关宁军倒是一支强军,但也早已有了军阀化的倾向,差不多成了吴三桂的私兵。

    况且关宁军是把守山海关,防御建奴鞑子的,根本没工夫管关内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关内中原俨然成了李自成、张献忠肆意攻取的肥肉,河南之事只是前奏,更大的坏消息还在后头。

    李致远这几日正以婺源全境作为他的练兵场,连续多日活跃在乡野山林之间,竟无一日回过县衙,几乎将婺源县跑了个遍。

    除了剿匪练兵,募兵也在同时进行,凭着这段时间的赫赫威名,李致远又募得千余乡勇。

    待他得知官军孙传庭河南之败时,已经是十月初七。

    当日绵绵秋雨袭来,气温骤降,李致远也就只好率军返回县城,也正好趁此机会好好思虑下一步计划。

    当日李致远返回县衙,看了沿途传递而来的塘报,才得知河南那边的具体情况。

    九月十四日,官军和贼军主力在郏县进行激战,闯军战败逃跑,官军紧追不舍,贼军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杀,李自成本人也差点被擒。

    到此时,官军这边还是形势一片大好。

    后来贼军逃入襄城,官军也尾随而至,但天不逢时,突降大雨,整整下了七天七夜,城外露宿的官军苦不堪言。

    由于道路泥泞,官军的粮车难以移动,粮道、后勤开始出现问题。

    官军希望破郏县获取给养,但是郏县早己被贼军坐吃山空,破城后只得到一些骡马,很快就被士兵们分食殆尽。

    士兵们有雨淋没饭吃,情绪开始浮躁起来,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好决定回师迎粮,他命令河南总兵陈永福留守军营,自己统率嫡系陕西官军分路回师打通粮道。

    陈永福部下士兵看到陕西官军走了,自己却被留下来忍饥挨饿充当替死鬼,都愤愤不平,也都跟在陕西官军后面撤退。

    撤退时官军大乱,陈永福无法控制局面,贼军乘机发起进攻,官军全线崩溃,贼军倾巢而出,穷追不舍,一日一夜追杀四百余里,官军死亡四万余人,辎重尽失。

    之后孙传庭以余众退保潼关,按李致远的记忆,十月初李自成就攻陷了潼关,孙传庭战死。

    婺源这边又不是什么重要地方,前线的消息自然传得没那么快,估计此时孙传庭已经兵败身亡。

    李致远叹息一声,郏县战役和松锦大战一样,都是决定大明命运的战略决战,大明官军并非没有打赢的机会。

    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惨败,李致远看了塘报,只觉得是老天都不助大明啊。

    一场大雨导致粮草不济,后军乱引发全线崩溃,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其实也说不清,很多时候就是一点小的疏忽导致满盘皆输。

    总之,真是天要亡我大明!

    再看湖广的张献忠,九月十九日,张献忠陷永州,巡按御史刘熙祚死之。

    之后张献忠分兵,一路进攻常德府,一路直指江西袁州府,兵锋所指,皆所向披靡。

    李致远一看到江西二字时,顿时感觉自己崛起的机会就要来了!

    婺源是南直隶距离江西最近的地方,自己现在有三千余可战之兵,大小也算得一股势力。

    这一段时日以来,自己高调剿匪,却军纪严明,从不扰民,对百姓秋毫无犯,上头诸公不会看不到,等张献忠攻破江右门户袁州,江南必定大为恐慌。

    而左兵却在江西横行无忌,江西百姓必不堪忍受其残暴,上头又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一是会让江西自筹乡勇应对,二是会调周边军纪较好的军队以替换左良玉的楚兵。

    自己这三千徽州兵,凭着这段时间的好名声,一定会被上头想起来。

    就在李致远对未来充满遐想有些沾沾自喜之时,驿站来人传递了一封注明给他私人的书信,是从苏州府吴江县寄来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

    苏州吴江能和李致远扯上关系的还能有谁,自然只有他老丈人——汾湖叶家了。

    李致远等这封信等了好久,闲下来时,好几次对着明月懊悔。

    都怪自己在南京时没考虑到这年头的书信、驿站极为不靠谱,在南京的时候没多寄几封信。

    南京到苏州还算是路途顺畅,可婺源距苏州路途又远,路上又不太平,之后在婺源他也曾几次写信去苏州吴江,可依旧是杳无音信。

    现在兵荒马乱的,也只有官府的驿站因为要传递前线消息,还勉强保持畅通,想必叶家也是托了关系,才得以使用官府的驿站。

    不过苏州距婺源千里之遥,书信寄到李致远手上必定是耗时靡久,信件丢失极为常见,亏得李致远还能收到,也算得上是万幸之至了。

    李致远拿着这封厚厚的书信,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叶小繁那张宜喜宜嗔的粉脸,也不知她现在是笑是哭,是喜是悲?

    算起来,自八月十八吴江汾湖一别,至今已近两月矣。

    李致远迫不及待拆开信封,里面却又有两封分别封好的信封,看信封所书文字,分别应是叶绍袁和叶小繁所写。

    拆开写有“贤婿澹泊亲启”的信封,自然是那位未来老丈人叶绍袁所写的。

    大意是说已经收到李致远从金陵寄去的书信,祝贺他如愿得到婺源知县一职,并叮嘱李致远既然为官一方就要为一县百姓谋福祉,要时刻谨言慎行,处理好与士绅百姓的关系云云,多是勉励劝诫之类的话语。

    当然,最后他还委婉地询问李致远具体何时回吴江迎娶叶小繁,实际上,这才是叶绍袁写这封信最主要的目的。

    李致远苦笑着叹了口气,他也想赶紧去汾湖把老婆娶回来,奈何实在是走不开。

    这两个月是他能否在明末这个大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关键时期,一旦错失良机,那就万事皆休,要么等着挨鞑子的屠刀,要么剃发易服当顺民当奴才。

    当然,江山要打,老婆也不能不娶,李致远回忆了下明末历史,合计了一下,只要在腊月之前将张献忠驱离湖广,任由其逃窜入川。

    那明年正月似乎是个空档期,李自成、张献忠似乎都没有什么大动作,自己正好回苏州一趟,顺便再去南京活动一番。

    计划已定,李致远又拆开了写有“李郎亲启”四字的信封,是叶小繁的亲笔书信。

    字如其人,叶小繁这一手娟秀多姿的小字,读起来很是令人舒心,主要是叙写她的闺中生活以及倾诉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

    她写的倒是颇为有趣,诸如汾湖湖水干涸,她围观其父兄、族人捉鱼捕虾的趣事;

    又如她将李致远所教她的“纸飞机”,教授给了村里的孩童,那玩意已经成了当地孩童最爱的玩乐之物,以至于不少大人的书本都遭了秧;

    还写了她受李致远启发,不再拘泥于只读少女闺怨诗词,从他父兄那里读了不少经史子集、传奇小说,心胸都开阔了许多。

    还跟李致远谈起了她读史书的心得、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对现今局势的担忧,也更理解了李致远之前的言行。

    李致远读到此处心里都乐开了花,看来恋爱中的少女远不只是“女为悦己者容”。

    还愿意为了心爱之人做出更大的改变,了解对方的思想和志向,关心他所在乎的事情,理解他、支持他。

    当然,叶小繁书信中还说她现在时常回忆起两人那段短暂相处的时光,当时只觉得是险死还生,险遭不测,现在想起却颇为怀恋,越发思念李致远了。

    最后又让李致远不要担心她,说她在家读书写字,时而回忆二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也并不觉得无趣,她会一直在家里等着李致远。

    李致远读完信,也是十分动容,忍不住立刻给叶绍袁父女写起回信来。

    对叶绍袁,李致远只说自己现在虽然忙碌,但一切都还是在按计划进行,请他无须担心,自己正月必至汾湖迎娶叶小繁。

    至于叶小繁,李致远文言文又比不得古人,也不知道古代情人之间是怎么互诉衷肠的,将一封回信写的跟现代的情书差不多,肉麻兮兮的,也不知叶小繁看到后是何感受。

    之后李致远又担心信件丢失,叶家收不到信会担心,就将两封书信都抄了好几份,打算隔一天寄一份。

    等叶家收到信,少说也是一个月之后了,那时估计已经到了腊月,还好叶家还来得及准备,这古代的通信也实在是太艰难了。

    处理完自己的私事,李致远才将自己的一干亲信全部召了过来,准备开次集体会议,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巨变和机遇。

    ——————————————————————————————————

    崇祯十六年十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