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夺门之变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辰时时分,袁州城东四十里的分宜县城攻防战率先打响了。

    此战只是整个计划的引子,主要目的在于将城内贼军赶出,逼迫其弃城西逃袁州,还不能将其杀伤得太过厉害,所以并无任何阴谋诡计,完全是硬碰硬的攻城战。

    这种攻城战对攻城一方的损伤尤其大,几乎就是拿鲜血和人命去磨,磨到城内贼军承受不住。

    分宜城中贼军只有两千,是没法承受太重的伤亡的,一旦死伤超出其承受范围,或者感觉城门将破,以贼军打不过就逃的习惯,一定会突围。

    周大壮和张文将全部兵马分为多批,冲击前先用投石车、虎蹲炮、重弩等远程攻击武器压制城墙上的敌人,使对方不敢露脸。

    然后指挥仅有的些许重甲盾牌兵开路,掩护后方攻城部队靠近城墙,将云梯、攻城车搭上城墙。

    车上和城墙下的弓箭手轮番射箭压制城墙上敌人,步兵则开始从云梯上攻击城墙。

    冲车及攻城锤则冒着箭雨攻击城门。

    守城的贼军自然也不会客气。

    城墙上射出的箭矢如飞蝗一般向城下士卒袭来,滚油、巨石、圆木、火油倾泻而出,无所不用其极……

    从这时开始,攻城一方的伤亡也开始大幅上升。

    当然,周大壮不会就靠一次冲锋就把攻城部队全部拼掉的,而是采用多次试探性、消耗性攻击,多点多时段消耗对方。

    以东、南、北三面为进攻重点,轮番进攻,使得贼军来回疲于奔命,消耗对方有生力量。

    分宜城承受了近一个时辰的轮番攻击,已经有些摇摇欲坠。

    终于,在东边城墙已经爬上不少官军士兵、双方开始在城墙上厮杀之时,几处城门突然全部打开,贼军全军突围了。

    虽然几处城门都有贼军逃窜出来,但是很明显以西边为主,因为西边官军最少,这自然是有意为之。

    指挥攻城的周大壮和张文见贼军终于上套,也松了口气,花了那么大的气力,死伤这么多士兵,就是为了让贼军按照他们写好的剧本来演这出戏。

    当然,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如何控制好这出戏的进度才是最大的难点!

    “咱们是不是该开始追杀了?”周大壮有些心急。

    “再等等吧,咱们这么快杀过去,他们能逃几个?”张文相对沉稳一些。

    又过了片刻。

    “我说老张,差不多了吧,再等就全跑光了……”

    “你慌什么,那边还有姓马的埋伏呢,”见周大壮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张文道:“这样吧,咱们先解决其他几个方向的贼军,再绕到西边。”

    “成!”

    一场看起来很真实的追杀大戏正式拉开序幕。

    分宜城西二十里官道旁边的一条山沟。

    马进忠前锋营副总兵徐国栋、常国安、杜应京等人都等得有些不耐烦,纷纷向马进忠进言,说可能被姓李的骗了,要去东边看看。

    “将军,他们会不会是攻不下这分宜城啊?这都一个多时辰了,咱们连贼军一根毛都没看见!”

    “咱们是不是被姓李的给骗了?”

    马进忠喝道:“都给老子闭嘴!你们以为硬碰硬地攻城和我们率轻骑突袭一样容易么?”

    “贼军又不是傻子,凭借城池御敌明明轻松得多,若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弃城!”

    “再动摇军心者,军法从事!”

    马进忠一通吼之后,终于安静下来。

    又等了良久,终于隐约听到不远处的马蹄,众人皆兴奋起来。

    马进忠命令道:“都按计划来,别一下子全上,至少得放掉一半!”

    “谁他娘的要是胡来,小心老子砍了他脑袋!”

    “是!”

    此时,张武正和五百打前锋的士卒趴在袁州城东四里外的荒草丛里,他们这些人是为了在内应夺取城门后迅速赶去支援的。

    此地是他们能够藏身又最靠近袁州城的地方,已经能远远望见袁州城的东城门了。

    为了不被袁州城中贼军发现,他们凌晨时分就潜伏在了此地,这一趴就是好几个时辰。

    而李致远及主力则还在后面,隐藏在山脚下,全都静静地注视着前面官道的动静,等待着前面的消息。

    终于,陆续有逃往袁州城的飞骑疾驰而过,这意味着最后的大戏要上演了。

    袁州城东城门下。

    人的叫骂声,马的嘶鸣声,夹杂在一起,吵吵嚷嚷,原本因为封城而格外安静的袁州城终于被惊动了。

    “快点开门!放我们进城!”

    数十骑劫后余生的贼军终于赶到了袁州城,刚经历了围城大战、拼死突围、官军追杀,这些人都是九死一生,宛如惊弓之鸟,现在只想躲进城里。

    于是在城下拼命叫嚷着要守军开门,似乎官军就在他们身后,下一刻就要杀来了。

    “你们是谁?”城头的守军也慌了。

    “我们是分宜守军,分宜已经被官军攻陷,我们是最先突围出来的,快点开门!”

    现在形势紧张,张其在早已经下令封锁城门,守门的可不敢随便放人进来。

    可都是“八大王”手下的兄弟,也不能见死不救,城头上的守门长官犹豫道:“你们先等等,等我回去禀报……”

    城下的人顿时大怒,“等你娘,快点给老子开门!”

    可任凭他们如何叫骂,城门终究没开。

    “报~~”门外突然传来的急报声打断了正在沉思的张其在。

    最近袁州一带的局势让他格外的不安,北边的万载、上高二县传来消息,吕大器正集结大军,准备向南进攻袁州。

    以万载、上高两个小县城不足两千的守军,他担心很难抵挡官军大军。

    于是赶紧派人走萍乡回长沙向张献忠求援,可没想到派去求援的人前日竟然回来了,说萍乡已被攻陷,没法向长沙传递消息。

    张其在大惊失色,失去萍乡,就等于和后方断了联系,以他袁州城不到八千的兵力,很难抵挡官军的进攻。

    可让张其在带兵去救援萍乡,他又怕是官军调虎离山,等他一走,连袁州都给丢了。

    而且张其在是反叛朝廷投降的张献忠,还使得楚王一系全族尽灭,这罪过就是有一百颗脑袋都不够砍的,就别想着投降了。

    是以这两天他一直惊惶不安,一时自我安慰萍乡失陷的消息一定会很快传到长沙,说不定长沙已经派兵救援;一时又担心张献忠会放弃江西,那袁州以及他张其在就成了弃子。

    张其在这两天最怕的就是前方传来的消息,因为都是坏消息,而且每一条都让他胆战心惊。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什么事?!”张其在脸都白了。

    “将军,东城门外边有从分宜来的将士,说分宜被官军攻陷了,他们吵着要进城。”

    “什么?!”张其在被惊得一跃而起,将桌上的茶碗都打翻了,“这怎么可能?分宜怎么可能丢?官军不是在北边吗?”

    “这个……属下不知……”

    “只是城外那些人一直吵着要我们放他们进来,属下不知该如何是好,还请将军示下。”

    张其在也急于知道分宜那边的情况,吩咐道:“你快带他们进来!”

    “是!”得到命令后,报信的这人转身就要走。

    “对了,记得要严格盘查,确认真是我军将士再放进来。”

    “是!”

    城外的几十人因为被拒之门外,一直在大声叫骂,将城头守将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

    得到了张其在开门的命令,城门守将赶紧下令开门,放这些大爷们进来。

    之后的盘查又是好一阵骂骂咧咧,才将这些人打发走,送去见张其在。

    接着,同样的事情又陆续发生了数次,不断有从东边逃来的分宜守军叫门要进城,少则十数骑,多则几十上百骑。

    开始时,守门的士卒还认真检查一番,可次次都被这些九死一生的分宜守军破口大骂,连续几次,谁受得了?

    而且次次都证明他们的确是分宜的守军,负责盘查的城门守卫也就松懈了,不再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这回又来了一群人,城楼上的人隔老远就看见了,差不多有两百来人,是人数最多的、也是最狼狈的一次。

    这些人衣衫褴褛,似乎极为慌张,有许多是两人共骑一马,正疯狂朝城门狂奔,弄得城外烟尘滚滚。

    城楼上有人不屑道:“你们看看这些人,真他娘的没出息,逃命逃得马都丢了。”

    “你待会可别说这话,这些人吓破了胆,小心他们狗急跳墙,咬你一口……”

    “哼,这些狗娘养的就知道跟我们横,有本事的怎么被人家打成这样。”

    说是这样说,可也没人愿意惹这群惊弓之鸟,对方还未到时,他们就已经打开了城门,等着对方进城。

    待这些人都入了瓮城,才有几十个守卫迎上去,当先的一人道:“兄弟,张将军有令,要检查一下。”

    “不耽误多少时间,就是例行公事,你们谁是带头的,出来跟我们长官说说就成……”

    “他娘的,检查个屁啊,有啥好检查的!”一高大的壮汉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走过去,“你们长官是哪个?”

    “你是带头的?”看着这个比自己高了一头多的大汉,守卫不自觉地声音都小了三分,“长官就在那边城楼上……”

    “他娘的,你们这些看门的狗,架子还挺大,老子就不去,要查让他自己来…..”

    “你!”

    “不要欺人太甚!这是袁州城!不是你们分宜!”

    “你们这么横的怎么还是丢了分宜……”

    大汉似乎被这话激怒了,一脚将其踢翻,“妈的,老子打死你!”

    于是两边人各亮兵器,冲突一触即发。

    在城楼上一直观察的东城守将赶紧带人赶过来。

    “住手!”

    “兄弟,太过分了吧,我们好心收留你们,你们不领情就算了,怎么还打人?”

    大汉左右望了望,问道:“你就是看门狗的头?”

    守将憋着怒气道:“兄弟,奉劝你别太嚣张,这是袁州!”

    “嚣张?俺让你看看什么才是嚣张!”说完,大汉就快步走了过去。

    在众人还有些莫名其妙时,异变陡生,只见刀光一闪,好大一颗头颅飞起,鲜血四溅!

    “杀!”

    —————————————————————————————————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