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果然被盯上了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读完了《八股时文选》,贾珠的肚子早已经饿得咕咕叫了。恰时,素云来喊他吃饭,贾珠高兴得跳了起来,一个劲地以为就要和李纨共进晚餐了。哪里知道,当他来到饭桌前,却见只有李祭酒一个人在那儿。

    “怎么?饭菜不合你的口味?”李祭酒问道,似乎从贾珠的脸色中看出了什么,

    贾珠不敢再多想,说道:“哪里会!好吃的不得了,我还想多吃一点呢!”说着,埋头不语,只顾大口大口地吃起了饭菜。

    李祭酒听了,命素云再给贾珠盛了一碗饭来,转而问道:“让碧月把饭菜送到小姐的房里去。”

    “不让姑娘出来一起用餐吗?”素云径直问道,也真够大胆。

    贾珠觉得还有戏,豁然抬头看看什么情况,却见李祭酒瞪了素云一眼,也没多说什么。素云会意,随即退了下去。贾珠再次埋下了头,彻底死心了。

    吃过了晚饭,贾珠挑灯走进李祭酒的书房,继续看李祭酒编著的另一本书,《试帖诗选》。李祭酒不仅在本书中收录了试帖诗的精选范本,还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试帖诗的前世今生。

    原来,试帖诗确切的名字应该是试律诗,而试律诗起源于唐代。有时称省试诗,是因为唐代科举考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有时又称都堂诗,是因为礼部考试场所在尚书省总办公地的都堂。

    帖是指帖经,即用默写填空的办法来考查儒家经义,它和诗是两种不同的考试,将两者联系起来是因为有一种做法叫赎帖诗。当时一些有才气的举子因为无法通过默写经义的考查而被黜落,有的考官便允许他们以诗代替,相当于是一种救赎,于是这种诗被称为赎帖诗。

    唐代诗题不一定有出处,考官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出题,考生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允许提问,称为上请。直到宋仁宗景祐年间,才有了必须在经史中出题,禁止考生上请的规定,后来又将命题的范围扩大到古人的诗句。

    李祭酒在《试帖诗选》上写道:本朝命题,必有出处,或用经、史、子、集,或用前人诗句,考生做诗的时候,必须了解诗题的出处,写出的诗篇,才不致违背题意题情,太祖皇帝时的某科会试,以颜延之诗“天临海镜”句为题,原诗的意思是“人君在上,如天之临,如海之镜”,许多人却误认为月光,只有十六人知道题目的出处,结果这十六人全部极其幸运地被录取了。

    李祭酒在《试帖诗选》上还写道:唐代试律,一般为六韵,而四韵、八韵的都很少,本朝乡、会试用五言八韵,童生试用五言六韵,岁考、科考、复试、朝考均用五言八韵。限用之韵,称为官韵。官韵只限一韵,在题旁注明“得某字”。

    试帖诗和律赋不是一回事。试帖诗也叫赋得体,因为题目前面常冠以“赋得”二字。例如“赋得湘灵鼓瑟得‘灵’字”,即是用灵字所属之韵作诗,这个韵也称官韵,多为五言六韵或者八韵排律。六韵就是十二句,八韵则是十六句。因此,试帖诗又叫五言八韵诗,也是一种形式古板、要求严格、不能随意抒发情感而只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题。

    试帖诗是五言的,共十六句,首尾各两句可以不用对偶,其余各联必须对偶,限定以某字为韵,在题目旁须注明“得某字”韵。试帖诗的结构和作法,大致和八股文相同。

    比如,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部分必须使用排比对偶而两两相对的双股行文,共计八股内容。而试帖诗的首联名破题,次联名承题,三联如起股,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结联如束股。

    首联和次联,必须将题目字眼全部点出,如果题字太多,不能全部点出,则将紧要字眼点明,务使题义了然。三联领起,四、五、六、七联或实作正面,或阐发题意,或用开合,或从题外推开,或在本题映切。结联或勒住本题,或放开一步,本题未点之字,也可在此联补点。全章之法,由浅入深,由虚及实,有纵有擒,有宾有主,相题立局,不可凌乱。

    八股式创作博采策、论、诗、赋诸文体之特点,脱化而来,别为一格,不失其为一种文体。再从考试制度来说,因八股文有严格的程式和内容标准,也有利于评分的标准化和客观化。同时,作为一首律诗,它也像其他律诗一样讲求对仗、用典,不得失粘、出韵等等,在这些方面,它和八股文又有所不同。

    李祭酒在《试帖诗选》里又写道:八股文源于唐代试律,今之作八韵试律者,必以八股之法行之。试帖诗结联往往用颂扬语,遇冠冕题甚至有全篇都是颂扬的。颂扬语必须抬写,或单抬、或双抬,都有明确规定。颂扬必须从本题出发,不可与题目毫无关系。试帖诗多应制之作,必须庄重典雅,切忌纤佻浮艳。

    先皇时的乙酉科会试,诗题为《草色遥看近却无》。闽地的一位举人,八股文已经合格,只因诗中有“一鞭残照里”之句,主考官说他语用《西厢记》,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太上皇时,湖南补行乡试,诗题为《山衔好月来》,一位考生的八股文已经合格,也因诗中有“平远山如画,温柔月恋乡”。主考官认为语近香奁体,也没有录取。

    至于美人、红粉、风流、狐鬼、骷髅、破败、斩杀、死亡等不庄不吉的字样,更是使用不得。条例之严,避忌之多,是其他诗歌所没有的。

    贾珠看到李祭酒论述的这些,不禁意识到,这样的诗篇也和八股文一样,形式呆板,内容空洞,缺乏生气,没有作者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果然不过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罢了,这样的诗篇文章恐怕和几百年后网文中的套路文一样,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是毫不足取的吧?

    当然了,以八股格式创作的试帖诗虽然束缚士子的思想,流弊甚多,但从诗文的写作技巧上看,它善于变换运用词汇,重视修辞手段,讲究对仗、用典,不得失粘、出韵等等,也不是完全没有艺术价值的。

    不过,经过一番深入的比较,贾珠果然还是觉得,几百年后的网文还是比试帖诗有逼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