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南安王世孙临安伯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当初,之所以先用木匠打造木质的机械钟,除了时间紧急之外,就是为了先检验一下图纸上的设计尺寸,如今木质的样品完美呈现,贾珠开始考虑聘请出色的铁匠打造铁质的机械钟,同时加上图纸上的自动打点部件。

    因此,贾珠在招生告示上额外注明,诚聘一流的匠人加盟书院,尤其是出色的铁匠。很快就有一个铁匠慕名而来,表示愿意无偿把这个机械钟打造成铁质的,不过生铁的原材料由书院负责落实。

    区区生铁,贾珠还是承担得起的。然而,当铁匠看到设计图纸上的打点部件时,却建议使用铜质的,那样的钟声听起来清脆响亮,传播更广。

    贾珠听了铁匠的建议,想想也对,竟然已经大费周章打造,何不使用像铜质这样的高贵材料,就算是为岳麓书院打造一个镇院之宝罢了!这样一来,贾珠咬紧牙关,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家当全部拿出,用于打造铜质机械钟。

    两个月之后,铜质的机械摆钟打造完毕,完美地坐落在岳麓书院的讲堂前,光荣成为本院的镇院之宝。贾珠为这个镇院之宝召开了一个盛大的展览会。

    每到半点和整点的时候,嘹亮的钟声就会响彻天际。很快,越来越多的学子慕声而来,都想进入岳麓书院学习。

    招生之后,便是定课表。贾珠把课程分为进士科和理工科。进士科自学,毕竟这些书呆子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根本用不着别人教了,恐怕贾珠还得向他们学习。

    理工科主要就是基础的数学和物理,贾珠自然是唯一的讲师,宋一佐则成为了贾珠的助教,毕竟宋一佐可是贾珠一对一教学出来的。

    当初,贾珠被打发差遣到这里,就是要让书院恢复原有的规模。此时,书院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规模,而是经费。

    长沙府各县中有个别官员也在岳麓书院听过讲学,听说书院里的学员又人丁兴旺起来了,不免欣慰,于是这些人建议是不是应该给书院拨款,还特意在会上提议表决。

    然而,府衙那些老顽固最终却否决了拨款给岳麓书院的提议,甚至处处刁难,还派官兵到书院,以聚众闹事的名义,驱散前来听讲的学员。

    贾珠索性冲到了府衙质问道:“书院开堂讲学,安分守己,你们凭什么断定是聚众闹事?”

    老顽固嘿嘿一笑,说道:“公子莫急,其实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书院要想开堂讲学,少不了聘请一位名正言顺的山长。”

    事后,贾珠才从临安那里得到消息,这个知府是有意刁难,其实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名正言顺的山长,而只需要一个保证。

    “什么保证?”

    “书院开堂讲学之后,要是有什么好处,别忘了他一份就是了。”

    好处?连经费都没有,哪来的什么好处!贾珠气得不想说话,就算真有好处,又凭什么给他,他一个知府还惦记着办教育的油水,真是荒谬!

    ……

    看着满大街的美味佳肴和奇珍异宝,贾珠却只能拮据地打马而过,他的那些生活费可都投入到书院的运转了。这样的苦逼生活直到这一天的到来彻底结束了。那天,贾珠来到书院视察,宋一佐神秘兮兮地把他拉进了后院。

    “公子,你瞧瞧这是什么?”

    宋一佐把十几页标着各种印花的纸张递给了贾珠。贾珠翻看了几页,似乎都一样,没看明白到底是什么。

    “这是什么呢?花花绿绿的,难道是银票?不对呀,我听说本朝宝钞在正德年间就废止了啊!”

    “公子,这确实不是银票,可是却比银票还要值钱呢!”

    宋一佐笑咧咧地说道,他可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咋就掉钱眼里了呢?贾珠又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这几页纸张,这才看到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一百九十八亩?二百五十亩?还有是一千四百四十九亩……”

    贾珠在每一页纸张上都找到了一串数字,似乎明白了什么,宋一佐这才点破:

    “没错,公子,这些大部分是田契,还有几份是房契。我已经统计过了,共有田产二十二百亩,也就是二千二百二十二亩,包括了水田、旱田、梯田,以及林场。此外,还有水塘四十一口,屋基三十一处。”

    贾珠瞪大了眼睛,问道:

    “这是哪里来的,都是谁的?”

    “这些是公田,是岳麓书院的学田,公子这下可以不必为书院的经费发愁了。”

    贾珠这才明白,原来宋一佐并不是掉进钱眼了,而是和他一样,都是为了书院的经费。可是,好像又有什么地方不对。

    “竟然这些田产都是公田,总不能卖了换钱吧?”

    宋一佐听了,惊呼道:“卖?当然不能卖了,这些可都是书院的宝贵财产。”

    按规定,学田不能出卖,虽然享有免除赋税的特权,但书院的学田须完纳田赋。

    “不卖?那你是想租出去,让别人来种这些田地?”

    “租给别人种,还不如自己种呢?”

    “自己种?这么多的田地,我们哪里种得过来!”

    “我都想好了,把这些田地划拨给书院的学子负责。”

    “可是,他们是学习的,不是来种地的啊?何况他们有的人还交了学费的?”

    “这正是我想和你商量的,如果书院可以依靠这些田产自给自足,我想免去所有人的学费,如果资金允许,我还想给他们发放膏火银。”

    膏火银相当于助学金的意思。

    贾珠想了想,同意道:“这事就全权交给你了,不过我的建议是,学生目前还应该是学习为主,这么多田地,最好是把远的田租出去,留下近的自己种。”

    书院的运转目前已经算是步入正轨了,贾珠心里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他的计划已经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办基础教育、学以致用,扩大制造业、发展商品经济。

    就在贾珠觉得差遣之事大功告成,说不准哪天就可以返回都中到礼部交差的时候,贾珠却陷入了南安王府的宅斗中。

    这天,贾珠无意中偷听到了临安的秘密。原来,侍卫临安并非真的侍卫,而是南安王府的世孙,他的真名也不叫临安,只是借用了自己的封号临安伯。

    被贾珠识破身份之后,临安伯坦白自己的伪装是为了向贾珠求救。原来他怀疑,那次针对贾珠的袭击,实际上都是冲着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