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管家奶奶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兵荒马乱的岁月再次告一段落。

    贾珠以庶吉士的身份进入翰林院已经有些时日了,而负责教授贾珠各种知识的教习正是他的岳父李守中。

    经验丰富的翰林学士李守中虽然只是担任国子监祭酒,但毕竟曾是太子的侍讲侍读,如今太子已经登基,想来不久之后,李守中就可以擢升为大学士,进入内阁了。

    这天一早,李守中便派人去叫贾珠来国子监一趟。贾珠不知岳父大人这么急着找他所为何事。不过贾珠也不担心什么,想来李守中肯定是留着什么好处给他了。

    “珠大爷,你这是要出门呀!”

    “嗯,没事,你们忙你们的吧!”

    门口的两个小厮似乎想跟着,但贾珠没让。

    这两个小厮是前些日子老祖宗命人送过来的,说是府上的几位都有随从跟着服侍,贾珠自然也少不了。贾珠给他们取了名,一个叫文韬,一个叫武略,本以为会是两个很有意思的人。

    可是几天后,贾珠却见这两个小厮无趣得很,叫文韬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叫武略的又是个只懂杂耍的二流子。想打发吧,贾珠又不忍心砸了他们的饭碗,就让他们留下,帮着素云和碧月打打杂,做些体力活。

    果然,贾珠一到国子监,李守中就神秘兮兮地带他到了一个书库里,说道:“这次急着让你回来,就是要委派给你一个十分重要的差事,这个差事说好办也难办,说难办也不好办。”

    原来,国子监书库官突然病重,准备分发全国各官学的教材还没来得及刻印。贾珠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书库官的助理,全权代理教材的刻印事宜。

    接受了任命之后,贾珠随即前往拜访病重的书库官。书库官听到贾珠来访,当即频死病中惊坐起,说道:

    “老夫在此紧要关头倒下,有负皇恩浩荡啊!还请珠公子多费心了,完成好老夫没有完成的使命,那样老夫也就可以死得其所了,要不然老夫是咽不了这口气,死也不会瞑目的。”

    在书库官的嘱托下,贾珠开始熟悉刻书的流程。国子监刻书之前会请学识渊博的名师进行校正,然后上版刊刻。国子监校勘工作主要是与崇文院合作进行。

    经过夜以继日的赶工,在贾珠的带领下,国子监终于在期限之内刻印了各官学所需的全部教材,完成了这个十万火急的任务。就在此时,奄奄一息的书库官得知此事,终于宽慰地闭上了眼睛。

    李守中将此事向上奏报,贾珠因此得了嘉奖。

    贾珠在国子监为岳父李守中立了大功,得了嘉奖,回到家里,贤妻李纨也有好消息。原来,这段时间,李纨和王熙凤一直在跟着王夫人学习管家。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王夫人似乎有意把管家大权交给李纨,并让李纨和贾珠先通个气。

    贾珠觉得蹊跷,王夫人并没有跟他提起此事,而只是让李纨跟他说,想来王夫人并没有下定决心。王夫人的难处,贾珠是理解的。王熙凤是她的内侄女,管事能力也比李纨出众一些,可终究是大房的人。王夫人若是把管家大权交给王熙凤吧,不就拱手把家里的大权也给了大房,大老爷袭着爵位,内侄女又管着家,那二房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她多年来的辛苦就白费了。王夫人若是把管家大权交给李纨吧,只怕众人们会说她闲话,连自家内侄女都不照顾着一点,只顾着争权夺利,又担心日后王熙凤的心向着大房,跟李纨对着干,李纨便更加管不好这个家,反而坏了事。

    事实上,这些也正是贾珠担心的。鉴于此,贾珠并不赞成,让李纨一个人扛下管家大权。因此,贾珠对李纨说,由她向王夫人建议,让李纨和王熙凤共同管家。当然,大是大非面前,王熙凤还是得听李纨的,毕竟李纨才是管家大奶奶,王熙凤只能算是管家二奶奶,是李纨的副手。王熙凤竟然能干,就让她多管事,李纨只负责监督王熙凤便好了。

    李纨于是按照贾珠所言,向王夫人表明了心意,果然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不久,李纨和王熙凤分别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大奶奶和二奶奶。王熙凤雷厉风行,凡事亲力亲为,李纨也不和她争,倒更愿意和几位姑娘们相处。

    这段时间,内阁的人事变动终于有了风声。一直在等待好消息的李守中终于盼到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内阁的一个大学士告老还乡,李守中被擢升为大学士,补入了内阁。李守中卸任了国子监祭酒之职,由一位年迈的教授继任。眼看国子监的几位教授都到了告老之龄,李守中必须为国子监培养新鲜的血液了。恰好贾珠对国子监非常有兴趣,贾珠在翰林院的教习又是李守中,于是李守中自然而然地决定,培养贾珠为未来的国子监祭酒。

    荣国府的大喜事也终于来了。这一日,忽有门吏报道:“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特来降旨。”贾赦和贾政连忙启中门跪接。早见都太监夏秉忠乘马而至,又有许多跟从的内监。

    那夏秉忠也不曾负诏捧敕,直至正厅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奉太妃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吃茶,便乘马去了。贾政猜不出是何来头,只得即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合家人心俱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有两个时辰,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的命:就请老太太率领太太等进宫谢恩呢。”

    那时贾母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候,邢王二夫人、尤氏、李纨和王熙凤等皆聚在一处打听信息。贾母又唤进赖大来细问端底,赖大禀道:

    “奴才们只在外朝房伺候着,里头的信息一概不知。后来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太妃看中了咱们家的大姑娘,得以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充任女史。后来老爷出来也这么吩咐,急速请太太们去谢恩。”

    贾母等听了方放下心来,一时皆喜见于面。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率领邢、王二夫人并尤氏,一共四乘大轿,鱼贯入朝。贾赦、贾珍和贾珠亦换了朝服,奉侍贾母前往。

    宁荣两处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贾珠百感交集,想到此时元春妹妹还在闺房里,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不知她心里是个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