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躁动不安的人们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住在赵家湾的人们在这年夏天沸腾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人们谈论不休,毕竟这和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大半辈子生活在这里,怨责之中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期盼。因为处于城市的边缘却处处被这座城市所冷落,这些年人们只要一听到赵家湾,脸上立刻就显出鄙夷的眼神,头脑中立刻跟脏乱差联系起来,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其中的人们大都是刁民、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甚至一些年轻人自卑到不肯承认自己居住在这里。城中村的乱象存在于此不是一天两天了,偶有消息一来,人们总会激动一番,街头巷尾热议一番,然而消息过后又总是烟消云散。只留下更多的失望和更多的抱怨。

    只有这次终于板上钉钉了!为生活奔波,整天灰头土脸的人们终于有了盼头。而且,经常听说哪里哪里有人因为拆迁一夜暴富,终于自己也要拆迁了,似乎这辈子第一次离一夜暴富这么近!一向热心的杨大姐是最开心的一位。她年近五十,刚刚办了病退,因为要给儿子带宝宝而不得不提前退休。杨大姐自幼生长在这里,几乎没有离开过。在一国营的商场里当了半辈子的售货员,老公是跑长途货车的,经常不在家。杨姐平日里一贯雷厉风行,说话嗓门儿大,任何时候说话都跟在吵架似的。但其实心肠特别好,左邻右舍的大事小事只要她知道,只要她能帮上忙的,都会不请自到。最关键的是她们家就在路口28栋的一单元一楼,她们自己又依着自家房屋修建了一小间搭出来,就是靠着这一小间违章建筑,过去几年还开过小卖部,后来,因为附近相继开了几家大型超市,而且,她自己也没有精力照料而作罢。

    不过,因为杨姐的热情好客,她们家这间小屋就成了七大姑八大姨们的集散地。冬天屋内一炉火,夏天门口一圈凳便可以呆一整天。在这里的女人们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肯定是少不了的。有时候家里的男人们甚至会阻挠老婆们到这里来当长舌妇。但,没用。不过,因为没出什么大的乱子来,也就默许了。而且,这里传出去的消息真真假假,并且大多数时候都应验了的。比如这次的拆迁,最先就是从这儿传开的。

    女人们大多时候围在这里,带孩子、择菜、剥毛豆、晒辣椒、织毛衣,边忙着手中的活儿,嘴里一刻也不闲着,有时远远地看着某个女子隐隐约约地走来,其中就有女人扬声招呼着:“婆娘,下班啦?今天穿得这么妖登啊!”对面来的女人便也笑着应着。在这块土地上,这些女人们快乐着她们的快乐,粗陋而简单。

    现在更好了,大热天门口坐着歇凉的女人们久久不肯散去。由拆迁引出许多无谓的话题,而且,很多时候说着说着就说远了,关于以前这里的很多故事就被一遍一遍地提及。到了吃饭的时候,杨姐就在门口支一张黑黢黢油腻腻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小方桌。桌上的小菜倒也丰富,毕竟,杨姐的厨艺和能干是出了名的。这张小方桌上的食物色香味俱全,应季的瓜果不断,常常引得下班回家晚的人或驻足尝一口,或咽着口水走过。他们或加班、或堵车、或因为其它什么事很沮丧地很晚回家。回到家附近的时候看看周边环境心情会更加沮丧,但一看到杨姐家的小饭桌就会心情好很多,这小饭桌似乎有着神奇的疗愈效果。无论认识不认识的、手上是否拎着吃的、一看到这炎炎夏日在这屋檐下支出的小饭桌,小饭桌上不算丰盛但绝对可口的饭菜,心情立马就会平静下来。甚至笑笑地走过去。似乎把一天的不快抛到了脑后。而杨姐家的小饭桌通常都会在门口,因为她老公白先勇,人称大白的,回来得不定时,这晚饭便也从五、六点延续到深夜一、两点。即使有时候她老公难得地回来得早,也会一瓶小酒喝到深夜。整个人随时都晕晕乎乎的。这不,今儿个大白不到六点就到家了。而杨姐除了忙完了孙子的洗洗涮涮、吃吃喝喝,给老公放在小饭桌上的菜也不含糊:红烧排骨、糖醋带鱼、麻婆豆腐、炝炒红汉菜、素煮南瓜棒豆汤,当然,还少不了大白最爱的下酒菜:油炸花生米。加上自家酿的米酒,大白在门口一坐,看这架势没几个小时是离不了身了。因为有大白在家,路过的哥几个,不是这个过来蹭酒喝,就是那个过来添个菜,然后山南海北地一通瞎聊。

    当然,说得最多的就是拆迁,和由拆迁引起的对这地块的回味......

    大白其实人长得黑壮黑壮的,180的身高,声如洪钟,但因为姓白的缘故,大伙儿一直叫着“大白”。自然,大白的儿子就是小白了,小白的儿子现在一岁,刚会走路,有人叫“小小白”,因为属相为兔,又叫“小白兔”,在杨姐和大白全家人的心目中,小白兔可就是掌上明珠了,包括杨姐的住在三栋二单元二楼的爸爸妈妈,全家都围着小白兔转。但整个赵家湾就没有几个人知道,小白并不是大白的亲儿子。

    说来话长,年轻时的杨姐可算是赵家湾的数一数二的一朵花,论长相、论性格、论工作,那可都是十里八方上赶着要来提亲的。但是,这小妮子早早地在读书的时候就跟本班的留级生大白好上了,当然,那个时候的中学生恋爱跟这会儿不一样,没这么明目张胆。只能是偷偷地好上了,而且,最后,大白因为功课不好,找了关系去当兵,杨姐也心无旁骛地苦苦地等大白。所以,提亲的人一个都没能入杨姐的法眼。直到大白当兵回来,大家伙儿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都觉着杨姐傻,那些个提亲的人,有头有脸的多了去了,任谁都比大白好一百倍!非得在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但,杨姐当初就是认准了大白,家里反对也没有用。甚至结婚的时候,杨姐她娘抱着婚车的车轱辘躺在地上也没能阻止这场婚事,因为,杨姐比她娘更厉害,看她娘躺车轱辘下,她立刻哭着喊着跑去跳河,硬生生把这婚给结了!杨姐她娘也不会想,这世上,就几乎没有闹得过儿女的,做父母的无论做得对错,总之都是望儿女好,但儿女哪能顾得上爸妈的感受呢!尤其在婚姻上,这又跟孝不孝顺没有关系。等过了这一阶段,该孝顺的一点儿不少!所以,大凡会想的父母啊,在儿女的婚姻大事上,最好不要硬来,在你来说,是为着她(他)好,在儿女来说,却未必领情,反伤了父母子女一场的缘分。就拿杨姐来说吧,闹了一场,女婿也还是没换,反而很长一段时间没法跟女婿相处。这大白呢,经这一闹,婚后好几年就没往老丈人家去,这混小子!就隔着几十米远的地儿,硬是不进屋!哪怕逢年过节,给老丈人家买了好吃好喝的,给送到楼下了,宁可在楼下等着都不进屋。这尴尬劲儿!杨姐虽是什么都能使唤着大白,但就这事儿不好使。当然,杨姐也知道大白是被伤透了,想着不外乎跟其他人一样,一怀孕一生娃啥的就化解了。然而,造化弄人,结婚两年都没怀上,一检查,杨姐不孕!你说说,这世间的事儿!杨姐这么一个热心肠直性子的人,长得吧也高高壮壮的标准的东北女人样儿,也不挑个食生个病的,怎么就不孕呢?那些个小小巧巧、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的干瘦得像没发育好的女人,还一生就生俩!这不气人嘛!

    唉!这顾不上生气了的小俩口,跟着杨姐的爸爸妈妈四处求医,这样耽搁了几年也没见着个一男半女的。要说啊,这杨姐还真没看错大白,在这事儿上,大白一点怨言都没有。反倒安慰杨姐:“没有就算了,咱俩过一辈子!”看杨姐不依,又说:“要不,咱抱一个女孩儿去?”就这样,杨姐的妈妈从遥远的东北老家给抱了个孩儿回来。托人的时候,只说是健康的就行。殊不知,这抱来的是个儿子,只是因为右手大拇指边上又多长了个手指,当地人认为不吉利给扔在路边的。这下好了,杨姐班也不上了,跑去山东呆了大半年,抱着儿子一起回来了,就说是自己个儿生的。几个走得近的妇女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但都不说破。于是,小白就这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理直气壮地该惹祸惹祸,该挨打挨打地长大了,并且结婚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