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理解问题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罗科索夫斯基绝对没有想到他已经引起了古德里安的高度重视,此时的他一方面为兵力尤其是技术性装备短缺而愁,另一方面对方面军下达的指示不太满意。↗作为乌克兰方面军的边缘存在,第6集团军实际上是在白俄罗斯作战,肩负的任务也是守备白俄罗斯南方,防止第二坦克集群深入到俄罗斯境内。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第6集团军就要将防区交给作为军区预备队第16集团军,然后整体南下,同兄弟部队一起前往基辅,争取重新打通同基辅的联系。作为罗科索夫斯基的上级,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对军区司令战略构想的理解,认为就是让第6集团军死守莫济里和卡林科维奇,挡住古德里安。在他们看来第6集团军必须死死地钉在卡林科维奇,决不能后退一步。那么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的理解是正确的吗?应该说,他们没有正确领会特里安达菲洛夫的真实意图。作为苏联红军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实际创造者,特里安达菲洛夫之所以要明这一理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一战那种围绕着整条战线肉搏的战术不认同。在他看来,战壕战简直就是对战争艺术的亵渎,如果所有的军人都将战争理解为这种形式,那战争也就不是什么艺术,而是机械化的公式和教条了。特里安达菲洛夫认为,战争不应该是这种蠢笨的样子,现代化的战争应该动起来。现代化的军队必须具有相当的机动性和突击能力。哪怕是处于防守状态。也不是傻乎乎的硬拼。防守战术也是一门艺术,不是说防守的时候就只能死死地固守一点或者一线,防守也是可以动起来的。特里安达菲洛夫看来,让半残的第6集团军和整补当中的第16集团军固守莫济里一线一动不动的将古德里安的第二坦克集群挡下来,这是不现实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给乌克兰方面军下达的指示是:拟以第6集团军在莫济里地区进行积极的防御作战,迟滞敌第二坦克集群继续向俄罗斯方向突进,务必不能让敌人跨过第聂伯河一步。至少坚持二十天,此后由第16集团军接替。看上去这道命令就是让第6集团军死守莫济里,可是这里面是有文章的,先特里安达菲洛夫用的是莫济里地区一词,莫济里和莫济里地区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了。如果将莫济里地区理解为莫济里市和卡林科维奇市这两个狭小的地区,那就错了。果犯了这样的错误,留给第6集团军就只有一条路,死守莫济里和卡林科维奇。很不幸的是,沙波什尼科夫和铁木辛哥就是这么理解的,所以他们传达给第6集团军的任务就是死守莫济里和卡林科维奇。决不能后退一步,期限是二十天。其次。特里安达菲洛夫也担心下面的人不能理解他的本意,又特别点出了第聂伯河,要知道莫济里离第聂伯河还有一段距离,这等于是划定了一块比较大的防御纵深。很显然,按照特里安达菲洛夫的本意,他恐怕是希望第6集团军能充分的利用好空间的优势,以空间换时间,希望他们不要硬乌克兰方面军违背了政治局的指示。而且就算莫济里崩盘了,不是还有第聂伯河防线,还有第16集团军吗?再让他们白了,担当这个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么你能豁出去一条命,要么你得有天大的庇护伞。遗憾的是,这两条全世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所以没担当才是正常。何适应这种没担当的状态,并且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局面下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也就是庸人和牛人的区别。而罗科索夫斯基则属于后者,面对这种极端不利的条件,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的开动脑筋想办法。何打破这些捆绑着他的锁链。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有利的态势,就属于他要的工作。罗科索夫斯基干得不错。他相当清楚,傻乎乎一门心思去死守,那绝对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但他又不能放弃莫济里后撤,所以他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手头的部队一分为二重新编组,将缺乏机动能力的步兵丢在了莫济里和卡林科维奇打巷战。而将最精锐的装甲部队(除去那一部分基本无用的t-26)抽调出来,放在了卡林科维奇之后休整备战。只能依托城市消耗掉敌人装甲部队的势头,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小规模反击作战打乱敌人的节奏……”罗科索夫斯基后来回忆道,“当然,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毕竟第6集团军的兵力实在有限,我认识到了一点,不解决兵力上的问题,这一切是无解的。遗憾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并不可能获得上级的增援,此时红军普遍感觉兵力紧张,不管哪个方向都不可能抽出多余的兵力。无奈之下,罗科索夫斯基也只能就地取材了。征召了大批的公民,让他们承担修筑工事以及监视观察和放哨的任务。这一批临时征召的民兵高达五万余人,这些可爱的劳动人民在极短的时间内抢修好了三道防线,暗堡、反坦克壕和火力点更是遍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防御纵深高达4o公里。其中相当一部分民兵还直接承担了守备任务,仅仅卡林科维奇就组织了5o个民兵营(每营1oo-2oo人),虽然战斗力无法和正规军相提并论,但是在筑有良好防御体系的城市进行巷战,仍能给德军造成极大的麻烦。正式这些宝贵的民兵填补了第6集团军兵力紧张的缺陷,让罗科索夫斯基能集中主力放在比较关键的方向,还能保持相当实力的预备队,这是第6集团军能坚持住的主要原因。1941年9月29日。驻兵卡林科维奇城外的德国第二坦克集群第1o、第28摩托化步兵师打响了德军总攻开始的第一枪。其所属的工兵部队与凌晨三时便开始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铁丝网和雷区,而主攻部队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因为之前一直在持续炮击,也就没必要进行炮火准备了),沿着工兵开辟出来的道路于半个小时之后动了全面进攻。罗科索夫斯基布置在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固,很快便被敌摩步第1o师撕开了一个不小的口子,德国掷弹兵是蜂拥而入。古德里安当天上午接到的前线战斗报告是比较乐观的:“我军进展顺利,敌军抵抗不甚顽强,预计可于下午二时达成计划之目标。不过德国人高兴得有点太早了,在下午,摸清了德国主攻方向的罗科索夫斯基,立刻命令保留在卡林科维奇的机动部队进行反击,刚刚吃过午饭还有点打瞌睡的德国兵触不及防之下遭到攻击,很快就乱作一团。一片混乱之中,德国人又拱手让出了上午抢占的阵地。这让古德里安直皱眉头:“我之前就知道,今天的战斗恐怕不会顺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经过精心备战,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布尔什维克拥趸。他们对战斗异常狂热,不止一次出现高呼口号抱着炸药包摧毁我军坦克的疯子……古德里安对未来的战斗有一股不祥的预感,在给上级博克元帅汇报情况时,他说道:“游击队十分活跃,我军补给不甚通畅,而当面之敌又十分顽强,而且从最近战场上的变化来看,布尔什维克似乎在不断的往前线增兵,这说明他们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境地,我军必须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了。”(未完待续……:鞠躬感谢畅饮千杯人未醉、胡德海军上将、川流华桂、瓜地里的地瓜、书友15o814121247o95和尤文图斯同志!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