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望复关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1985年秋,海州监狱,垦荒农场。郑海东的讲述由此开始——

    东方,一轮朝阳正从海天相接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日光照耀之下的云彩霞光万丈,被盐碱地上的结晶反射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辉,仿佛波光粼粼的湖面,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生辉。

    郑海东又一次掀起锄头刨挖土地的时候,抬头间,无意中看到了这片华美壮丽的景象。

    这里的滨海地带,亘古以来,就没有金黄的沙滩或是茂盛的湿地,只是一片绵延内陆近百公里的盐碱地。盐碱地的土质,与沙漠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极端贫瘠的土地,由于其中的盐度和碱性太高,任何作物都难以生长。每年两季肆虐的海风和伴随台风倾盆而下的暴雨,进一步扼杀了这里最后一丝生机。

    这种土地无法直接耕作。所以海州监狱的犯人们,就比其他土地的耕农多了一份辛苦的劳作。他们必须从遥远的内地开挖河渠,把珍贵的淡水引入荒地,一遍一遍地浇灌,以此来不断稀释土地中的盐分和碱性,直至土地适合耕种为止——在海州监狱,这项工作,被称之为垦荒。

    与其说是人在刨地,更像是地在磨人。吸饱了海水的淤泥像是一个能吞噬一切力量的巨大黑洞,每一镐下去,撕裂的土地又会迅速地咬合,紧紧的吸附在镐头上,使你的劳作似乎变成与整个大地在较劲。尽管气温已经渐渐凉爽,但每一个犯人的汗水都像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地落入灰黑色的盐碱地中,滋养着斗争的对象。更让人沮丧的是,辛辛苦苦从大自然手中抠挖出的一点土地,又常常会在某次大风大潮之后的早晨,又会重新覆盖上盐碱的结晶。

    但是,尽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垦荒却仍然为大部分犯人所向往。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参加垦荒的犯人,可以名正言顺地吃得一碗饱饭。此外,由于垦荒劳作常常会遭遇天灾**,所以也不需要承担沉重的任务指标。

    而最大的,也是最为诱惑的好处在于,脱离了高墙电网的垦荒队伍,不仅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也多了一份逃跑的希望。

    在那个年代,犯人们还没有被有效地赋予申诉和假释的权利。所以当他们认为判决不公、控诉刑罚过重,或是不放心家中老迈的父母和妻儿,也有可能是念念不忘某个仇人和冤家对头的时候,逃跑,就成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项投资。

    ——————

    远处的狱警正睡在躺椅打瞌睡,一个骨干犯站在他的身后打着一把油纸伞,以帮助他遮挡下午刺目的阳光。一旁的折叠桌上的收音机传播着来自遥远城市关于现代文明的信息。一杯清茶和一本杂志摆在边上,茶已经凉透,杂志也翻看了一半的样子。

    想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去看死盯牢200多个分散在10几亩土地上劳作的犯人,对狱警来说,既不可能,也无意义。所以,他们更愿意“偷得浮生半日闲”。

    犯人们见有机可乘,又开始放下锄头,窃窃私语。

    “听说了没,前两天,又跑了一个!”

    “就你能吹,你是狱政科长?跑了犯人,都跟你汇报?”

    “我是听送饭的讲的!应该不会错!”

    “怎么跑掉的,说说!说说!”

    “那小子精得很!食堂里烧饭的家伙,居然找了根麦秸秆,躲在了泔水桶里,就靠着秸秆子透气,跟着泔水车一起出去了!这小子也真是肯拼,就靠着从泔水里捞出吃的东西,硬是跑得没了影。”

    “奶奶的,这墙里头的都能跑,我们在这墙外头的还在儍瞪眼!”

    众人叹了口气,情绪低落。

    郑海东在一旁听着,有些兴奋,又有些心惊。手又不由自主地捏了捏囚服的口袋。

    口袋里面,是对郑海东用嚼碎的馒头均匀涂抹上的一层淀粉。

    自小生活在这里的郑海东,比每一个人都更熟悉海州监狱的一切。在这里,想要逃跑,看守、高墙都不是问题。最难的,就是嘴里的一口吃食。

    其实,进入80年代,海州监狱已经不再像郑海东小时候那样缺衣少食。但是监狱一直传承着控制犯人饮食供应的传统,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防止犯人开小差。

    从海州监狱到最近的市镇,有接近100公里的距离。盐碱地寸草不生,又泥泞坑洼,极其难走,怎么算来都得要四五天的口粮。也正是这四五天的口粮,断送了不少人回家的梦想。

    这些知识,在郑海东小的时候,就已经从父亲酒桌上的闲言碎语中得知。他到海州监狱服刑已经一个多月了。如果制度没有改变,再过一个多月,他将会离开集训中队,被分配到某个普通的中队之中。更加封闭的环境,更加残暴的同类,还能不能像食堂的那个犯人一样顺利地逃跑,郑海东赌不起。所以,他必须把握这最后的一点时间。

    这些天来,郑海东已经渐渐适应了集训中队的生活,他努力地劳作,低调地为人,不和其他犯人多接触,也不招惹其他犯人。每天吃饭的时候,他领到定量的馒头,都会一口一口用唾沫含化,再偷偷地塞进囚服的各个口袋缝隙里——以此避免被别人发现。随着囚服重量一天天地增加,郑海东知道,自己逃跑成功的希望,正在一点点的变成可期的现实。

    出去了以后该怎么办,郑海东不敢多想。

    找王老板算账?可自己连王老板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找郑雪复仇?这恐怕是幕后真凶最渴望见到的结果;

    重操旧业?东方外贸公司已经不存在,再说自己连一个合法的身份都没有;

    归隐深山?那样的生活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

    逃出去!——这已经成为支撑郑海东生存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于这根稻草会带着自己漂到什么地方,已经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