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渡陈仓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一长串数字报出来后,台下嗡得一声炸开了锅。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于犯人自杀的传闻已经在监狱内暗流涌动,但即便如此,当全省的数据汇总到一起后,其规模之大还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殷姿顿了顿,待议论声平息之后,才继续说道:“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我们没有预料到,即便是省厅也没有预料到。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们松弛懈怠的理由。今天上午,情况最为恶劣的亘河监狱监狱长已经被责令赴省厅当面检讨。”

    “为避免情况进一步加剧,经研究决定,各监区必须于一周内完成所有拟出狱犯人的一切手续,事关监区安全,请大家务必用心。”

    ——————

    北京,香山别墅。

    两个声音的对话。

    “这么说,日期就在最近?”男人声音沙哑,显得有些疲惫。

    “嗯哼?怎么啦?”女人的声音则显得娇媚年轻。

    “为什么这么快?”男人问。

    “谁知道?”女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那些人做事情,什么时候靠谱过。”

    “决不能让他离开。”男人道。

    “当然!”

    “你看,什么时候采取行动最为合适?”

    “这还用问?自然是在路上。你想想,活蹦乱跳地上了车,最后下来的却是一个死人!这该多有意思?”女人发出一阵疯笑。

    电话里一阵沉默。

    “好吧,我不打岔了,你说。”女人的笑声戛然而止。

    “我已经决定了。”男人声音低沉。

    这回换成女人沉默了。

    “不能让他就这么离开,他……必须被清除。”

    “你真的决定这么做?”女人隔了好一会儿才问。

    “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女人轻轻叹了口气。

    “好吧,既然已经说好了,那么……”她啧了下嘴巴,“其实,为什么不让我去做!凭什么我就该永远守在这个该死的地方人老珠黄。”

    “人老,但珠并不黄。这些年来,你并没多大变化……”男人打断了她的话。

    女人闭上了嘴。

    “这……是氰化钾。”男人冷冰冰地说。

    ——————

    海州监狱的监狱长办公会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气氛紧张。会议室里坐着的并不只有海州监狱的领导,还包括了来自海州市公安局的一大批人。所有人都屏息注视着前方的大屏幕,那上面正在一一展示着最近一段时间里,海州监狱各个部门莫名其妙收到的恐吓信。

    “第一封信是在昨天下午4点48分在机关大楼前邮件派件箱内被发现的。”临时分管狱政工作的殷姿,充当着狱侦的角色,正在向公安局的同仁介绍案件的大致情况,她用一支荧光笔指着荧幕上的信封解释道,“根据邮戳上的日期,可以肯定信是前一天下午3点左右自城区东进路邮政所管辖范围内的邮筒寄出的。收件人姓名写的是财务科科长,没有指名道姓。这是所有37封恐吓信的共同特征之一,说明嫌疑人不认识任何一个科监区领导的真实身份,之所以会写信给他们,仅仅是想引起更多的重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殷姿将镜头切换到另一个信封。

    “第二封信是寄给刑罚执行科的,信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收到的,寄信地点,跟前一封信相同,也是自城区东进路邮政所管辖范围内的邮筒寄出。嫌疑人通过这条邮政线路,总共寄出了19封恐吓信。”

    镜头又切换到一张红色的信封。

    “这是第21封信,是今天上午7点收到的,在十六监区邮件投递箱内被发现。从这封信开始,一直到下午4点55分狱政科收到的最后一封信,这后面15封信上均没有邮戳痕迹,所以,这些信很有可能是嫌疑人自己或托人送到超级市场的。”

    “这些信,全部都是在收发室被发现吗?”有人提了一个问题。

    “不,它们有的被丢在桌上,有的被夹入报刊杂志,还有的干脆就扔在地上,唯一的共同点是,等工作人员捡到信的时候,送信人早就不知去向,没有人看清那人的长相,也不知道是男是女。”

    “监狱不是都有监控录像吗?”另一个人咳嗽了两声后问道。

    “嫌疑人一定事先踩过点,他故意挑选了监控摄像头的盲点位置,”殷姿顿了顿,“当然,目前,监控录像的分析资料还没送到,其实就算有监控录像,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因为这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他自始至终没露过面,所以……”

    “会不会是监狱内部的工作人员?”有人猜测。

    “有道理,不然怎么能找到摄像头的盲点位置。”

    “最有可能是监狱的中层以上领导,应该逐个盘查。”

    ——————

    大家议论纷纷,殷姿等待了好久,会议室终于安静了下来。

    她把镜头切换到信纸上,那是一张普通的信纸,有横线,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行字。

    “所有恐吓信的内容都相同,很简单,都是说,在海州监狱即将释放的这一批人当中,将没有人能活着回去。这样的言论,实在是……”殷姿感觉以自己现在的情况,不适宜多加评论,因此又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会议室里又响起一阵骚动。

    “下面,我们请海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同志为我们作案件分析。”

    人群中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一个身材有些矮小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我们已经请痕迹专家分析过所有信件,证实这些信上均没有指纹、唾液或别的痕迹,罪犯很有可能是戴着手套写信的。另外,我们也请犯罪心理专家协助,根据信上的措辞,分析了罪犯的基本特征,心理专家的意见是这样的:罪犯很可能是男性,22至35岁,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智商中等,性格内向,不擅交际,可能独居,热衷于阅读暴力方面的杂志,有军人背景,也可能参加过相关的训练,可能有轻度残疾,极有可能曾因罪被判入狱,对社会极度不满……”

    “哗”——会议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