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裁 第一百八十三章 愤青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一番热闹过后,特别嘉宾的戏份还是要有一点的,尽管林念凤有那么点推托的意思,最后还是架不住周君立的拿捏,于是林念凤只好对着铁皮喇叭说道了起来:

    “各位在座的大人,各位仁兄,在下林念凤,感谢各位给在下一个机会说道几句!在下祖上曾经在吕宋从商,在下祖上曾经也是一腔热血,在他的努力之下,在吕宋几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各种手段助我大明商人在吕宋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可以说吕宋的财货九成以上都操在我大明商人之手,可惜正因我大明商人在吕宋握有绝对财富,为西班牙人所忌惮,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西班牙人在三十年间先后两次杀戮,可叹我大明旅居吕宋各色人等,两次都几乎被屠戮一空。在下侥幸不死,却被西班牙人抓去,押往两万里以外的墨西哥,在墨西哥干了将近四年的苦力,后来寻机逃跑,这才得以重新回到吕宋。回想当年我祖上追随的林凤大侠,想想还是林凤大侠更有远见卓识,只有依靠武力才能真正在吕宋立住脚啊!”

    林念凤显然有点激动,平静了一下心神,继续说道:

    “在下的祖上当年与林凤大侠有了分歧,不愿打打杀杀,转而另辟蹊径,一心想建立一个商业帝国,让大明商人以经商之途主宰吕宋,谓之曰‘和平崛起’。二十年后,这个梦想竟然真的实现了,大明商人竟然真的成了吕宋财富的绝对主宰。惜乎!谁能想到西班牙人就此举起了屠刀,第一次屠杀,只要是大明人士,十有九个惨遭屠戮,那真是血流成河啊!要说我大明商人,天生勤勉,十几年后,再一次开始主宰吕宋财富,只道是屠杀可一不可再,谁知道三十年后,又来了一次血腥屠杀。痛定思痛,在下终于明白,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掌握财富再多又有什么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乃血泪教训啊!故此,在下决意回大明,为大明尽微薄之力。在下办银行,意在助大明造军器战船以强军,在下办报纸,意在让百姓明瞭海外异族强盗之残暴。在下惟愿大明强盛,即便不能称雄天下,也尽可护得海外游子周全。”

    台下一片掌声,经久不息!

    这林念凤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有点收不住了:

    “当今之世,天下人皆曰,文明世界,朗朗乾坤,‘仁义礼智信’之大道行焉!然则事实真是如此吗?实乃大谬也!这个世道,永远都是弱肉强食,在下经历了斑斑血泪,大明百姓何尝又不是饱受蹂躏!唉!只有我大明自诩是礼仪之邦,奈何这世间到处都是强盗,鞑子抢掠辽东和京畿,我大明百姓尸横遍野,海外同样也是一帮强盗,我大明游子血流成河。我大明财富越多,就越需要强军,这才能保我财富不被人抢掠。否则无异于妇孺携宝过匪境,逃不脱人财两空。”

    林念凤说到忘情处,慨然说道:

    “在下冒昧,在这里说一句,张献忠虽然在大明为祸甚烈,但他去吕宋,打日本人也好,打西班牙人也罢,在下都是举双手支持他的!至少,如果张献忠占了吕宋,就再也不会发生异族血洗我大明人的惨案了,这就是我的立场!”

    台下很多事年轻士子,正是血气方刚,闻言之后一个个当然是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台下的掌声和呼声一霎时再次到了沸点。

    崇祯不曾想这个林念凤竟然在公开场合放言支持张献忠,真正是愤青本色啊!年纪好像有三四十了吧,让人怎么说他好呢!当然,作为一个在大屠杀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人,又饱经四年苦力的磨难,有一点激愤的情绪,无论如何都是可以理解的。

    听着场内被唤起的激愤之情,忽然就觉得这简直就有血泪控诉会的效果,嗯,如果再加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背景旋律就更加完美了。无奈龙空阁里翻来覆去就是《游击队之歌》的旋律,这会儿林念凤的话讲完之后,同样也奏起了《游击队之歌》的背景音乐,听着龙空阁的主旋律再一次响起,崇祯有一点感叹,难怪后世一提起主旋律,就会引起大众反感,原来---原来如果只有主旋律,也真是单调到家了。不过,此时演奏的《游击队之歌》的旋律中隐隐回荡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悲壮,曲调低回,高昂处慢了半个节拍,感觉与适才的旋律颇不一样。

    虽然整场观众的情绪被点燃了,但是龙空阁既有的辩论还是要继续。于是,林念凤在一阵不舍的掌声中离开舞台,然后就开始了最混乱的混战。

    今晚的话题是“对日关系,合作还是对抗?”,自然不可能就这么有头无尾,请来这三位嘉宾,当然不是让他们来看戏看怎么跑题的。

    于是,围绕这个话题,开始了台上台下混战式大辩论,这个说:当然是合作,那个说:必须是对抗,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有的人引经据典,摇头晃脑,滔滔不绝,有的人三言两语,亦能博得一片掌声。

    大明在言论上一向自由,朝堂之上,官员对皇帝可以直指其非,街巷之间,百姓对大臣可以随意讥讽。所以,终明一朝,极是崇尚空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曾经撰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真实地反映了明末士子的做派,你要是不关心时事,不能随口说出点什么谋国韬略,就好象对不起自己是读书人一样。所以大明的士子自诩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有非我莫属之豪情。现下里,皇家军事学院里面全是清一色的愤青,皇家军事工程学院则至少有大半人是愤青,其中宗室成员初尝松绑的滋味,更是激愤本色,急于表现一番。加上三百六十五名新科贡士,更是眼高于顶之辈。

    就这样,南京城里无形之中就涌起了一股愤青潮流,这股潮流只要一点火星,就能燃起熊熊烈焰。崇祯甚至想,自己振臂一挥,写上一张大字报什么的,是不是也能让这些人成为后世的红卫兵。

    直到杨宛叫了一声“皇上”,崇祯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也跑题了。

    “什么事?”

    杨宛娇声说道:

    “臣妾听那辩论之中,好几个人都拿本朝当年扫平安南又得而复失说事,据以反对与日本开战。臣妾有点糊涂,那安南自秦以来就是华夏之地,本朝何以收复之后又再度失控呢?”

    敢情这杨宛也是一个女愤青啊!也难怪,秦淮河的胭脂地去的多是风流士子,而大明士子个个都是清谈家,这杨宛受此影响那也在情理之中。

    崇祯心想,怎么跟杨宛说呢?你能告诉她只因为大明的贪官太贪吗?安南若是好好治理本也不至于短短十几年就得而复失,问题是,大明这帮外放安南当官的家伙都是抱着捞一票就走的心思,官逼民反,能不坏事吗!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崇祯只能解释道:

    “安南太远,太远的地方,消息不灵,政令不畅,行政治理效率低下,致使得而复失,大致如此吧。”

    “那,什么叫效率呢?”,崇祯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用上了超时代的词汇,杨宛这个好奇宝宝还真是好奇啊。

    “那个效率,就是指------指,反正就是指治理很差劲,嗯,就那个意思。”,解释完,崇祯警告自己,以后还是小心使用超时代词汇为妙,想想解释“效率”这个词,先得解释“功率”,然后还得解释什么叫做“有用功率”,天啦,足够上好几堂课了。

    还好,杨宛不再纠缠于“效率”一词,否则跑题就越跑越远了。可是好奇宝宝的问题还没有结束:

    “皇上,那么照这么说来,那是不是也不能占领日本了,对吧?”

    崇祯不禁莞尔,心说爱妃你对朕是不是太有信心了,总不会是被场内气氛吵糊涂了,反过头来相信李自成可以占领日本吧!崇祯正想着怎么浇灭眼前这个女愤青的灭日梦想,舞台上一个书生的辩论恰到好处地把两个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他的辩论上:

    “前面的几位仁兄都说起过安南得而复失之事,以此认定不能征服日本而占领之。在下以为实乃大谬不然也。夫安南之败,不在于兵事,而在于吏治。众所周知,由乱及治,第一要务便是收拾民心。遥想当年,大秦武力不可谓不强,却因罔顾民心而骤失天下,项羽兵蜂不可谓不盛,终因无视民意而败亡乌江,此乃前车之鉴也。本朝收复安南,任用非人,不知收民心,顺民意,一则求治太急,二则搜刮太狠,焉能不败!既然安南之失乃是失之于求治太急和贪腐太甚,岂能以此否定收复安南之大计也!秦汉与唐既然可以治理安南,凭什么说我大明就不能治理安南!因此,以本朝安南得而复失为例而妄下结论,认为不能征服日本者,实乃因噎废食也。前面又有人认为海战乃是我大明之短,东渡远征日本恐难以一举制胜,而日本有铁鸟铁船,断然不是我大明能够对付的。此话真耶?假耶?”

    这位年轻的书生说起安南之事,倒是说得颇为在理,比自己刚才对杨宛应付性的的解释强多了。从打扮上看,这位书生显然是有功名在身,说到此处,故意发问,之后稍事停顿,有点吊人胃口的意味。不过还好,他马上就继续说道:

    “各位想必都听说了前些日张献忠与日本海上大战之事,日本有铁船铁鸟吧,最后不是铩羽而归吗!据说日本人的铁船彻底被打废了,日本人受此重创,想来在吕宋势必呆不下去了,张献忠占领吕宋只是早晚之事。在下想说的是,日本人没什么可怕的,海战也毫不足惧。适才光大人说到海底龙船之事,张献忠这次海战之所以能打残日本人,这两艘海底龙船功不可没。试想,张献忠只是抢去了两艘海底龙船,就在海上一举打残了日本人,而我大明,即将拥有的可不是一艘两艘这样的海底龙船。在这里,在下要隆重请出一个人,他就是我大明建造海底龙船的大功臣,向兄,请上台来,跟大家说句话,让那些惧怕海战的从此闭嘴。”

    然后,崇祯就看到向文军走上了台,好嘛,台上这家伙一定是向文军的知交好友,一定是私下里吹牛,把保密条例都忘了,这潜艇本来是打算作为战略级秘密武器的,结果先是在巴布延海战中泄了密,现在好像街谈巷议都知道有这么个海底龙船了,真是无密可保啊。

    那位侃侃而谈而后又请向文军上台的书生就是欧阳甫,此刻见向文军上台,兴奋地鼓起掌来,一边催促向文军:

    “下面,我们请这位大功臣向兄说两句。”

    向文军万没有料到欧阳甫会把自己逼上来,自己干的事情可不能随便透露,再说,通过这次实战传回来的有关报告,潜艇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想到这里,只好含糊说道:

    “各位大人,各位---仁兄,鄙人,鄙人那个,那个才能有限,这个海底龙船鄙人也只是出了一点微薄之力。在下---在下对于远征日本举双手赞成,不过,那样的话,海底龙船要造得更大更好才行。”

    杨宛听到向文军所说,眼里闪过一丝光芒,仿佛只要向文军的那个海底龙船如愿造好,便可以一举拿下日本似的。崇祯只好在在心里叹气,年轻人啊,怎么一个个尽做梦呀!转而又一想,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热血过!想起后世年轻时的热血情怀,崇祯也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台上,主持人周君立适时介入了进来:

    “这位向大功臣,请问,你将要建造的海底龙船能不能将今天在座的人都装下啊?”

    这个姓周的难道真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呀!龙空阁今日在座的怕有四百多人吧,开什么玩笑!那是潜艇啊,装四百多人,那要造多大啊。当然,向文军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泄露得太多了,只好打起了马虎眼:

    “这个,也许吧!”

    说到这里,向文军觉得好像也太过敷衍了一点,心念电转,接着说道:

    “在下---在下对于促成李自成占领日本,在下也是举双手赞成。如果届时李自成要从大明买海底龙船,我看------我看行!”

    这一下,崇祯甚至有了想吐血的感觉。但是,让人无语的是,场上的愤青们更加忘形了,飙起了狂热的掌声和呼啸声,场上再一次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