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生死阻击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牙克石,现在已是血火一片。

    牙克石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座大城,自唐、金开始便已慢草原上的重镇。现在人口已达30多万,这次俄军从满州里突破明军防线,一路向东,在牙克石被远东第六军所阻。此次俄军从满州里气势凶凶的南下,第六军迎头顶上,打的很是辛苦,部队由于换装晚,一度被俄军攻到了海拉尔河的东岸,却都被第六军拼死反击给打了回去。

    5月25日,天刚蒙蒙亮,地动天摇的炮声响彻牙克石全城,呼啸而至的炮火不断嘶叫着,把一吨吨的钢铁炸弹不断投入火光冲天的牙克石。俄军西伯利亚第二军的一个团在炮火的掩护下,向第六军第二师第603团阵地发起潮水般的进攻。

    第六军第一师第603团阵地,此时阵地上一片宁静,而进攻中的俄军约1000多人正在嚎叫着向着阵地冲来。

    603团阵地上,除了少数的观察哨外,其余人员全部躲进了隐蔽工事。在炮火停息的一霎那,全团官兵迅速的跑出隐蔽工事。趴在战壕前,看着慢慢走近穿着白色军装的俄军,在不足200米时,俄军开始按照进攻队形慢慢行近。603团的一些新兵忍不住开了枪。军官们气的大声的喊骂道:“妈了个巴子的,着急作死啊。听命令再开枪,那些新兵惭惭的将前伸的步枪收了回来。603团朱继先团长偶尔拿起望远镜看看行近的俄军,计算着俄军离阵地距离。

    慢慢行近的俄军,有些不解。一般的明国军队在200米时便已经开始进行火力拦截了?这是他们在进入满州里后面对明国军队的概念。面前的明军阵地却没有任何响动,偶尔的传来几声步枪响,却没有造成任何伤亡。难道,对面的明国军队已经被炮火全部炸死了吗?几声枪响难道是侥幸活下来的明国士兵?这些问题不断的在带队冲锋的俄军团长斯塔尼斯拉夫·马蒂亚什脑海里回旋。50米,在过50米就可以占领对面阵地了。马蒂亚什吼叫着:“乌拉。”俄军士兵迅速站起身喊着“乌拉”冲向603团的阵地。

    50米,注定俄军的成功与失败。

    朱继先团长在计算到50米的时候,迅速的大喊道:“开火”。说着自己拿起身边的半自动步枪打倒一个俄军。听到团长下命令了,全团的轻重机枪,迅速组织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死线。老兵们用精准的枪法迅速的解决着俄军的机枪火力,俄军拿着指挥刀的军官。新兵们也毫不客气的胡乱的开着枪,闷头便将半自动步枪里的10发子弹一股脑儿的射了出去。一些臂力大的士兵则是不停的扔着手榴弹。团里几门迫击炮也豪不示弱的的发射着炮弹。

    俄军士兵一下就倒下一片。马蒂亚什有些颤抖着望着眼前的俄军士兵的身体,他已经被重机枪打成了上下两截。看着就使人发怵。马蒂亚什看着自己的部下的眼神。知道自己只能退下去。士兵恐怕无意在战了。想着,喊了声撤退,在士兵的掩护慢慢退下去。

    603团的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重机枪射手,看着俄军缓缓的退下去。拼命的用重机枪点射着。最终俄军退出了重机枪的射程。这才不甘心的松手,对不远处的营长喊着:营座,这老毛子怎么这么不经打。我这机枪还没怎么打呢,才打了两个弹板。那个营长哈哈一笑说:大胡子,别着急。这老毛子有的是。保证让你打个够。

    605团同样的也打退了俄军的进攻,没办法。吴俊升亲自坐镇605团,不玩命都不行。

    趁着俄军退下去的时候,医护兵迅速的把伤员抬到医疗队救治。

    此时,军参谋长马洪祥来到了603团阵地,在力劝吴俊升撤下阵地不得的情况下,他陪着吴俊升开始巡视605团的阵地。吴俊升笑着说:“603团打的不错。当时真是吓坏我了。50米。我的老天爷,也就是他才敢把俄军放这么近打。听说604团那边在一百米开外就和俄军干上了。马洪祥只是陪笑着,他看着战壕里有的地方的鲜血还没有凝固,登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应。

    在一个连长的陪同下,吴俊升和马洪祥来到了一线阵地上。吴俊升和马洪祥一身士兵服装,头上顶着个大明军笠。士兵们看到旅长亲自来到第一线,本来高涨的士气更是强烈。但是,没人敬礼。因为在进入战线之前。全师官兵都得到了在一线不准向长官敬礼的通知。一个在齐齐哈尔参军的士兵,听到面前这个穿着士兵装的军人就是师长时,立刻站起身来,敬礼说道:“军座好。我是哈尔滨的学生。在齐齐哈尔参加第六军的。话没说完,连长照着他胸口就是一脚,口里骂到:“不准敬礼。他妈的,你们排长没告诉你吗?”这个学生兵被一脚揣倒,有些委屈的看着吴俊升,吴俊升瞪了那个连长一眼,随即弯身想扶起那个学生兵,这时一颗子弹在吴俊升的脑袋上呼啸而过,马洪祥则是在吴俊升后面。子弹是在他面前而过的。

    听到枪声,大家迅速的把头低在战壕里,吴俊升反而哈哈一笑说:“要不是我想抚这位小弟兄,恐怕今天我就要报销在这里了。”连长瞪着那个学生兵说:“要是军座有什么好歹,老子饶不了你。”学生兵则是有些委屈的低下头。吴俊升笑着说:“没关系。你弃笔从戎,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军人可不是随便抓个人就能当的。这样吧,你先到你们团部当个文书,以后的慢慢锻炼。”

    大胆的士兵见俄军不在开枪。慢慢的抬起头。寻找枪声的来源。不一会,一个眼尖的士兵在阵地前100米左右的一个弹坑里,看见3个俄国士兵正趴在那里。想来刚刚射击的就是他们。

    此时,在弹坑里,伊戈尔·戈巴滕科很是郁闷的接受着同伴谢尔盖·帕什夫柳克和费多尔·库德亚绍夫的训示。自己刚刚看见一个中国士兵向另一个中国士兵敬礼,很显然,那个士兵肯定是长官。对自己枪法很有信心的伊戈尔毫不犹豫的开了一枪,可惜,那个长官却一弯腰低头,没有打中。而谢尔盖、费多尔认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会报销他们的生命。相田现在后悔了,自己刚才要是不害怕重机枪的射击,拼命和部队撤下去。也不会和这两个笨蛋窝在这里。现在只好等待自己人下一次的进攻。不知道中国士兵发现自己了没有?

    士兵们纷纷瞄准那个弹坑,等待俄军探头。吴俊升拿过一支步枪,也趴在战壕上,聚精会神的瞄着。马洪祥虽然心里害怕,也不好不装个样子,拿着步枪也装模作样的瞄准着。

    费多尔想探头看看外面的情况,结果刚刚一露出头部,一声枪响。费多尔倒了下去。谢尔盖看到费多尔的尸体,更是狠狠的训示着伊戈尔。马洪祥慢慢的拿开步枪。跟在吴俊升的后面在别人敬佩的眼光中离开了阵地。当然这枪不是马洪祥打的,吴俊升枪法可真是出神入化,一枪致命,士兵们是敬佩着自己的军长。

    在603团的指挥部。603团朱继先团长知道旅长差点壮烈在自己的阵地上,有些后怕的说“军座,这老毛子的枪法可真是不能小看。您没事就别到前沿去转了。您有个三长两短的,司令部哪里我怎么交代。吴俊升哈哈一笑说:放心,鬼子要不了我的命。部队伤亡如何,看样子在中午前,俄军还会发动冲锋。要有个准备。朱继先团长说:伤亡不大。这次算是出敌不意。这次恐怕要拼真本事了。

    马洪祥看着面前的地图,对吴俊升说:“军座,一会我们在俄军进攻的两翼安排小股部队。等到正面阵地一开火,俄军被压制住后,两面部队一夹击,正面阵地在组织一此反击。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的伤亡,也可以给俄军重创。吴俊升听后看着地图。反复思量一下说:“可以。我去通告第二师师部,来次大的。争取全师来次反冲锋,这次够老毛子喝一壶的了。

    603团团长点头表示同意,又赞许的看了看马洪祥。

    随后,吴俊升离开前沿阵地。来到自己的指挥部,接通第二师师长的电话。第二师师长随即表示同意,参谋们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603团,605团各出一个营分别在左右翼准备。待正面阵地把俄军压制住,两翼随即冲锋,正面全体部队听号声准备反击。

    不甘失败的俄军再次发起冲锋,马蒂亚什团长受到师长严厉的批评,再次率领他的团队冲了上来。

    伊戈尔、谢尔盖这两个倒霉蛋,却没有遭到明国士兵的打击。603团的士兵本着娱乐的精神,偶尔的会随便往弹坑附近放上两枪,吓吓这两个倒霉蛋。当他们看到自己冲锋的队伍时,两个人是激动不已,迅速的跟在了部队的后面。

    看着越来越近的俄国人,605团团长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来吧,在近点,看老子不好好的教训你。

    马蒂亚什结合上次的教训,在一百米外,架起了机枪,准备随时给中国士兵极大的杀伤,部队则是分散前进,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军队在距离阵地80米的地方已经开始射击,轻重机枪子弹好像不要钱似的拼命射击。

    负责进攻603团阵地的俄军遇到同样的待遇。轻重机枪压制的俄军根本不能起身,但是俄军仍然凭借战防炮和精准的枪法顽强的抵抗着。

    突然,机枪仿佛事先商量好了似得。一下子全部停了火。俄军疑惑的看着前面的阵地,一片静悄悄的。俄军在底层军官的催促下,不得不起身向前面的阵地进攻,就在俄军起身的一霎那,炮弹呼啸而至。为了这次反击。吴俊升是下了血本,第六军军直属的36门75毫米野战炮炮第一次向俄军发射炮弹,两个团的迫击炮也不示弱的发射着炮弹。俄军一时间被突然而至的炮弹打的不知所措,这时号声响起来了。在两翼的部队纷纷开始向俄军进攻,正面阵地的守军纷纷上起刺刀。像俄军发起反冲锋。战场上,号声仍旧响着。明国士兵杀声震天。

    马蒂亚什在没有第一次进攻时的好运,他被一颗炮弹给报销掉了。俄军还没有在炮弹中缓过来,中国士兵则已经冲到面前,俄军纷纷准备白刃战。605团的一个营长抱着轻机枪,没有给俄军肉搏战的机会。

    一个多小时后,阵地的前沿上已经没有几个俄军在站立着了。此役603团朱继先团长轻伤,一个营长在拼刺中重伤,部队伤亡200余人,俄军遗弃尸体500余具。

    这次,远东第六军要名震京师了,仅仅是605团的战果就可以称为捷报了。

    邓廷祥看着电报员拿着吴俊升刚刚发上来的战绩,兴奋的笑着说:“这个吴兴权就是有两下子,又来个捷报,这俄军总不能全让他一个人打了吧。把电文发送到帝国参谋总部,我要给吴兴权请功。”

    不一会,帝国总参谋部的电报传来,传令全军嘉奖吴俊升第六军,并且特意给第六军官兵空投送去一些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