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道士下山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天下武人齐聚嵩山,热闹非凡,与嵩山南北遥遥相忘的武当山相对而言就要显得冷清太多。

    作为天下道教祖庭之一,武当山在道家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千年以来,兴起又沉沦的道家名山,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但武当山始终屹立不倒。

    一条曲折蜿蜒的青石板铺就的山径直达山顶,山路两旁郁郁葱葱,在这百杀秋季让人心旷神怡,一行十数人拾阶而上,男男女女,有老有小。

    上山之前,老人婉拒了儿孙们的好意,执意要一步一步登上山顶,没有坐那人力轿子,甚至不肯让子孙们搀扶一步,登山重在心诚,朝拜真武大帝,在老人看来一点水分也掺不得假,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虔诚之心,为此,一路上老人还跟孝顺的儿孙们瞪了好几次眼。

    老人找了一块路边石头慢吞吞坐下,轻轻喘着粗气,望了一眼身后的曲折山路,心中生出一股感叹,年轻的时候老人是正儿八经的大梁步卒,而且是在天下战力第一的静海军效力,那会儿跟着大军南征北战,脑袋都是拴在裤腰带上,别说退出军伍后天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每天能睡上一个安稳觉都算是奢侈,总觉得力气这玩意是使完了总会有的东西,可现在不服老不行了,头发都已经雪白一片,这一路上因为老人的坚持己见,加上身体已大不如从前,每走一段山路就要停下来歇上一歇,原本两个时辰就能走完的山路,现在不过是走了一半路程。况且这一次老人是带着全家出行,本来小儿子的媳妇是不大愿意跟着来的,老人倒是没有直接把一张老脸拉下来,但儿媳在丈夫的声色俱厉下终究还是不情不愿地跟着出了门。

    其实老人的家不在这附近,而是在相距甚远的广陵道,之所以不辞劳苦跑这么远来武当烧香而不是去更近的赤云山,老人心中自有一份打算,武当山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赤云山才多少年,即使有神仙又如何能跟武当山的真武大帝比?而且据来过武当山的人说,武当山的道长个个都是活神仙,求签相当灵验。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在老人心中还是希望能为儿孙们多积点福德。

    一个五六岁的稚童闷闷不乐的来到老人身边,刚开始登山的时候,因为好奇的缘故,跟另一个已在长辈背上睡着的小丫头争先恐后的往山上跑,但劲头一过,加上人小本就怕累,这会儿两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哭丧着脸道:“爷爷,还有多久才到山顶?”

    老人呵呵一笑道:“快了。”

    小孩皱了皱眉头,不依不饶道:“可你刚才也说快了。”

    老人一愣,不知该如何接下去,只能呵呵一笑。

    现在的小家伙可比自己那会儿聪明多了。

    一名中年男子走到小孩身边,一把抱起今日吃了大苦头的小家伙,正声道:“不许多嘴,老老实实登山就行了。”

    被男子这么一训,孩子一张小脸更苦了。

    身后一名妇人脸色冰冷,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来的她听到自家男人训斥儿子,心中愈发不是滋味,你们爷俩要来拜神仙,干嘛非得拉上我们娘俩,妇人不停地向自家男人使眼色,但男子始终不闻不问,这更让妇人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趟烧香回家多半三天是上不了床的。

    歇了一阵,一家人继续往山上走去,刚走出没几步,老人驻足抬头一望,只见一名身穿道袍的中年道人迎面而来。

    中年道人来到众人面前,向众人打了一个揖,嗓音清正,“掌门知道有远客到,特让小道前来迎接诸位。”

    老人闻言一惊,摆手道:“这怎么敢当?”

    老人虽没有见过武当山的真人神仙们,但也知道人分三六九等,自己一介平头百姓,如何能让神仙亲自下山相迎。

    道人微笑道:“老先生携带家属远道而来,可谓诚心之至,都说武当山灵验,但也正是有了像老先生这样的人,武当山才能经久不衰,世人尊武当,武当自当爱世人。”

    老人闻言心中舒畅不已,都说武当山上的道人从不摆架子,来之前还不大相信,神仙哪有没架子的?这回见着真人了,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男子背后的小孩探出脑袋使劲盯着看上去仙风道骨的中年道人,正巧那道人笑着向自己望来,小孩突然喊道:“爹,道长头上有一团紫色的云。”

    众人闻言,心头一凛,皆是不约而同的向道人看去,可哪里见到什么紫云,汉子板着脸道:“再乱说就把你丢在这山上喂狼。”

    小孩哇一声大哭起来。

    老人面容难堪,向道人谦声道:“小孩子有口无心,让道长见笑了。”

    那道人抚须微笑,说了一句看似毫不相关的话,“这孩子倒是极具道缘。”

    老人闻言心中先是一凛,紧接着惊喜不已,压抑住内心的激动,“道长此话可当真?”

    道人微笑点头。

    一路上,由中年道士带路,沿途介绍武当山的风景名胜,每当经过一处著名景点时,道人都会主动停下来给众人讲解其中的典故传说。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三潭九泉十池,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周围峰林附身颔首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有古人诗言,‘不尽幽奇次第逢,劳劳应接仗苦琼,飞流直界千寻壁,怪石斜盘百尺松’,对天柱峰可谓推崇备至。这一路老人走得可谓是心情舒畅至极,年轻的时候在军伍,那过得是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如今作为一个小老百姓,什么时候想过能有这么一天,让武当山的真人亲自领路观景,这份殊荣当真不小。

    有了道人的相陪,这一路走得似乎比前半程快了不少,待众人到了山顶之后,面前露出一片宽阔地带,不少武当弟子正在慢悠悠打着一套不太花哨的拳法。老人怔怔望着武当众弟子,只见那些人好像不停地在画着圆,不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念头在心中产生,中年道长笑着跟老人解释,说那是上一代武当掌教为众人创立的一种简易拳法,初衷是为了能让人强身健体,人人都能练,老人惊讶问道:“我等也能练?”道人微笑点头。

    在得到道人的确定答复之后,老人心中兀自有些不大相信,这套拳法看上去是没有如何繁复高深,但终究是属于武当山,年轻时进过军伍南征北战的老人见识毕竟要多一些,也听过不少江湖规矩,知道各门各派都有看家绝技,看得极为重要,加上派别之间难免有门户之见,外人别说练习,即使旁观也是大忌,万没有让一个外人随意练习的可能。

    进入大殿拜完真武大帝之后,众人又在山上游览了一圈,临分别之际,老人欲言又止,然而没让老人煎熬太久,那中年道人主动开口道:“老先生,你的孙儿道缘不浅,如果可以的话,今后可以送到武当山来。”

    老人闻言,内心狂喜,武当山收徒极重缘分,一些将种门庭不知道打通了多少关系,走了多少门路想把自家晚辈送到武当山学艺,但都被山上的真人们婉言拒绝,如今神仙亲自开口,想必自家娃儿真的是道缘不俗,如果能让孙子进入武当山,那自家岂不是也出了一位神仙,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趴在汉子背上的小孩闻言要将自己送往山上,当真以为要把自己拿去喂狼,脸上的泪痕还没有干,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刚睡醒的小女孩睡眼惺忪,见哥哥哭的伤心,小脸一皱,也跟着哇哇哭起来。老人这次没有脸色难堪,反而笑脸灿烂。

    众人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跟着一名年轻道士向客舍走去,小孩怯生生的向身后望了一眼,那道人也正好望向自己,笑容温纯。

    只是小孩有些不明白,那道长头顶明明有一片紫色云彩,为什么大家都说没有看到呢?

    太乙宫,两名身穿道袍的老人负手站在屋檐之下,背后是真武大帝的巨大塑像。

    其中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开口道:“师父云游四海,一走就是五年,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现在怎么样了?”

    另一名看上去年纪偏小实际上已有知天命岁数的老人笑道:“师父闲云野鹤惯了,你又不是知道,当初我们几个还不到这把年纪的时候,师父不得不顶着掌门这个头衔,每日在山上教我们这些榆木脑袋打拳,好不容易等到我们能顶事,熬出了头,他老人家还不得抓住机会将这天下名山走个遍。”

    榆木脑袋?那个老道士生气时,总会忍不住这样叫如今武当山辈分最高的几人。

    先前开口的老道士正是武当山当代掌教余庆年,在武当六真人中排行老二,老道人平静道:“师兄弟六人中,论道我比不上大师兄跟你,论剑不如老三,小师弟年纪最小,而一心修道的五师弟则是我们六人中道心最正之人,可师父偏偏把这掌门之位甩给我,当初要不是你们几个合起伙来作怪,嘿。”

    身旁老道人正是排行老四的吴清勉,听着余庆年的话有倒苦水的嫌疑,有些幸灾乐祸的笑道:“可论心思缜密,咱们六人中都比不上二师兄你啊,没有你,武当山这么大的家业还不得乱成一锅粥?”

    余庆年白眼道:“想管好家业还不容易?山下那么多婆娘个个都是管家能手,多找几个不就好了。”

    吴清勉故意一本正经道:“师兄,出道人家可不能想那凡尘俗世啊。”

    两人默契一笑。

    吴清勉突然问道:“师兄,你说五师弟什么时候能修成那个道?”

    余庆年没有回答,也无法回答。

    没有得到答案的吴清勉背后五指握紧又松开,感慨道:“剑道人道世间道,可五师弟偏偏选择了最难修的天道,武当山千年以来,问天道者不少,但功成者寥寥,也不知道他能走到哪一步。”

    天底下可有天道?

    苍天有道,要问。

    苍天无道,更要问。

    -----

    那名迎客上山的中年道人站在山巅之上,迎风而立,道袍衣襟猎猎作响。

    放眼望去,群峦叠嶂。

    七十二峰朝大顶。

    中年道人面向东方,喃喃道:“等我。”

    某一瞬间,每一处峰顶之上,一道灰影在上面一闪即逝,眨眼之间便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