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成为投资品的时候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如果是相同的企业,相同的钱,相同的时间,你要怎么样保证你的高回报呢?那实际上就是要看所投资的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候,人决定一切。大家都说人特别重要,但在做的时候往往又重视钱,忽视人。个人的价值实际上表现在很多方面,但人们通常容易注意的是人的技能和外在的身世背景,其实更重要的是人内在的价值观,他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他过去的信用记录。

    西方的风险投资特别重视人(包括管理团队)。有一次王功权给我打电话,说最近他们在国外要路演,争取拿到3亿美元,投资人正考察他,所以会跟我打电话问几件历史上的事,核实一下他的履历。我说没问题,往好里说就完了。他说不是往好里说,得往真里说。他说有几件事你帮我回忆一下,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我们做过什么事情,当时投资到哪儿了,我大概什么职务。他说你仔细回忆一下,别到时候你忘了,说没事我想想,这一迟疑,可就把我给毁了,人家会认为我现编故事。

    但是别人也可能不打这个电话,为什么呢?这是个方法,投资人会首先问,你允不允许调查。如果说允许(一般谁都不会说不允许),人家会觉得你可能没事儿;你一说不允许,人家就判断你肯定有事了,也就不投你了。但你说允许后,他们会接着让你提供5个人的电话,你认为哪5个人可以如实地介绍和证明你所说的那些是真实的。他们拿到这5个电话,可能打也可能不打,而被考察的人就会很紧张,他会想:跟这5个人说是不说呢,万一说了,人家又没问,那不是就露怯了;万一不说,人家真要问了,答得不周详,可怎么办?

    投资人时刻都在考察你,他们的问题看似都非常简单,但经过这么三问两问,他对你的能力就有了一个判断。最后,投资人终于还是没给我打电话,王功权也把钱拿到了。这个例子说明,对人来说,考察他的诚信记录、他的价值观、他的信念非常重要。

    王功权还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项目,他们考察完了,什么都挺好,最后决定投资的时候,发现地球上没这个人。这是他认为最荒诞的一个投资案了。为什么地球上没这个人呢?因为跟他要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明,没有;户口本,也没有。那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毕业证有没有?回答仍是没有。后来那人老实说了,他当时到学校不到18岁,没办身份证。开始有户口本,迁到学校以后,他家的户口本上就没他了,他变成集体户口了。毕业的时候,他拿着手续到地方,觉得工作不太好,不想干,就自己折腾了,没想到把放口袋里的毕业手续给丢了。他到学校去补,学校说,你不能说丢了就丢了,丢了得有人证明。他又嫌烦,没弄,稀里糊涂地五六年就过去了。

    所以在中国所有有文字记录的档案里,没有这个人了。功权说法律上根本没这个人,怎么投呢?最后确定不投了。投资者认为这个人连自己这点事情都管理不好,怎么会相信他可以把这个企业管理好?

    所以,对人得仔细考察,在时间、地点、金额、企业相同的情况下,人就是最重要的考察对象和决定是否投资的唯一条件。华润这几年的并购非常成功,在啤酒业里已经成为全国第一。我跟华润的老板聊,发现他们特别重视原有企业的人力价值,而且把被收购企业的高管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同时再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激励,让这些企业在同样的钱、同样的机器、同样的产品的情况下,改变人和体制,使整个企业彻底改观。

    那么,投资于人,主要投资于人的哪些方面呢?这有很多种投资法,有很多种动机,但总体来说都是希望有回报,金钱的回报或者其他的(安全的)回报。

    首先,投资于人是投资于人的才能,投资于人的才能最典型的是投资艺术家。有一天晚上,我到一个收藏家家里闲玩,发现他是这么投资于人的才能的。他说他把一个画工笔画的人给买断了。那个人从五六岁就开始跟着家里学工笔画,现在四十七八岁,已经练了40年了,在中国没有一个人比他画得好,他画出来的羽毛,看上去跟真的似的,比拍的照片还真,他能画出那种感觉。收藏家把这个人买断了,买断15年。今后15年里,这个画家所有的画他都收,一英尺4000块钱。买断以后,就开始包装和向市场推广这个人。现在,这个画家的作品已经到一英尺一万了。但他不需要先给画家钱,画家画完一张才给一次。他说这种画画得特慢,一张画,大一点的要画两个月,太精细了,所以产量也不会大。那么15年以后,这个人为什么就不值钱了呢?他说,画工笔画的15年以后手就哆嗦了,功夫就不好了,所以15年以后的价值一般要往下掉。这就叫买人的能力。又比如说现在的球星,为什么转会费很高,这都是要买断他的能力。所以投资于人的能力是一个基本共识,投资于人的特殊能力是有唯一性的,而且市场的价值空间也比较大。

    再有就是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通过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来获取经济利益。这方面,历史上有两个人是最成功的,一个是吕不韦,投资于皇帝,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当了皇帝他爹,经过曲折的故事,最后成为最牛×的商人。另外一个就是胡雪岩。胡雪岩从投资王有龄到左宗棠,帮朝廷打理钱粮之事,最后成为江南的巨富。他们都是通过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然后通过与权力的结合,来获取财富。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风险就非常大,比如说张荣坤投资陈良宇,结果就成了负数。因为投资于人的政治前途,容易变成一种不正常的权钱交易,形成一种高风险,因而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

    第三种是投资于人的关系。这是指投资于某个人的某一层关系或关系网,以寻求一个安全的作用,不一定是牟利,只是一种保险、安全的做法。这有两种投法,一种是成批量地投,叫公关。这个投法呢,就是让你拥有一个标准行为,然后花必要的钱去做那些形象推广,或者进行特别的沟通,以获取投资者或社会的认知。中国往往会把公关变成私关,明明是公关的事,最后变成一对一的私事。跨国公司的公关部门中有三类人最重要,第一类是数理统计专家,这些专家是干什么的呢?设计问卷、选择样本、发放问卷。

    数理统计专家拥有社会调查当中的技术,他负责施行这项技术,保证每次调查抽取的样本和访问的人数是合理的。第二类是社会心理专家,是专门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第三类是经济或者法律的专家。这三类人是怎么合作的呢?假如说现在中国有百姓排日,那么他们就会去设计一个问卷,发出去进行调查,然后把问卷拿上来,这几个专家坐一块儿分析,为什么会排日,大概有几个要点。比如说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这个事是一个敏感的事,那么他们就一起来设计一个什么事,让民众改变看法,把参拜靖国神社这个事软化。也许他们会设计一个事件,搞一个活动,然后再发一轮问卷,再看大家的状态,改变没有。这是很科学的一种做公关的方法,跨国公司都是这样做的。

    美国的华盛顿有一条大街叫K街,整条街全都是专门的游说公司,他们的主要工作(业务)就是公开地游说这几百个参议员、众议员,通过游说来改变公众和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看法,来使自己获得安全感和发展,这是一种公关。另外一种,就是重点投资某个人,通过投资这个人获得一些安全感。这方面有句古话叫“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其实说的是你认真结交一个县令比跟十个州官混熟脸要强得多。

    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朋友、父母都加上,你到那时候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超过10人。再一层就属于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做过点事的,大概不超过30人,这30人还包括我前面说的那10人。所以虽然你电话本里人多,但其实你多数都记不住,有时候干脆忘了。最外一圈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起电话来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可能很长时间都没见的那种“朋友”,最多也就是60个,这60个还包括了前面说的30个。所以,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会很多,不超过60个。只要把这60个人的名单每天都盘好,就够你一生用了,不需要像有些人那样,一天到晚在外面忽悠,忽悠的结果其实大多没什么用。投资人的聪明之处就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他可能得到的回报要大大高于泛泛地交往。历史上有一个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袁世凯做李莲英的投资。

    在戊戌变法前后,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凯在颐和园议事,袁世凯看到慈禧身后站着的李莲英不时在老佛爷耳边嘀嘀咕咕,对她影响很大。于是他就知道这个李公公很重要。但是他不便直接去接触,于是就开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资。怎么投的呢?非常简单,逢年过节送点礼,再简单不过了。开始李莲英也不知道,说也不大熟悉这个人,怎么会送礼呢?但是他也习惯了,因为巴结的人太多了。关键是袁世凯坚持若干年,不断地送,越送越大。

    终于有一天,李莲英觉得不安了,心想这人怎么送了好些年礼,而且越送越大,为何就是不提要办什么事呢?于是他就老想见袁世凯,心想见了以后,帮着办件事,这事就算平了。但袁就是不见,说没有什么事,只是对公公表示敬意。这时间越长,李莲英就越不安,就觉得一定得帮袁世凯办事,但越这样,袁世凯就越不提办事的事。时间耗了很久。终于有一天,袁世凯主动通过人来约,要跟李莲英见面,李莲英特高兴,说终于能见,见了就把事给平了,把这么多年欠的人情给还了,而且想,估计是个棘手的大事了。袁世凯约的时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说,那么如日中天的大总管李莲英,咱跟他也没什么往来,咱能约出来吗?袁世凯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传话,几点几时在哪儿见面。下边的人说,那不行吧?袁世凯说:“你别管,肯定行,就这么办。”

    李莲英一听袁世凯约见,心头既不安又高兴:憋这么多年了,赶紧得见。见了以后,以为肯定有大事,结果没想到,袁世凯又给了20万的银票,意思就是这银票是管这次帮忙,前面的人情你还欠着。李莲英收了这个银票后问:“大人有什么事情吗?”袁世凯说:“很简单,下官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请公公费心,在宫里散布点消息。”在宫里造个谣。造什么谣呢?造袁世凯政敌的谣。具体就是印一份假的报纸给慈禧看(那时候宫廷里有一份报纸,专门给皇上看的,叫《邸报》),在这份作假的报纸上造谣说袁的政敌要干坏事。这活看似简单,其实一般人还干不了。而这对李莲英太容易了,不就放个小话,然后拿一张假报纸嘛!反正每天这些报纸就是给老佛爷一个人看的,外面也没发行量,就偷梁换柱拿着给看一下不就完了。

    后来李莲英就用这种办法,借慈禧之手帮助袁世凯把政敌给扳倒了。所以投资于人这件事情,时间越长、越隐蔽,回报就越高。批量投资的投资方式,是一个改变公众看法的过程,但是真正有效的投资实际上是投资于极少数人,而且时间要长,又要隐蔽,不为人知。

    所以投资于人的回报,特别是在安全上的回报,远高于一般的投资或者存银行。比如我有60万块钱存在银行,遇到麻烦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第一,兵荒马乱中到银行去取钱,银行可能说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粮食,银行不能变出粮食,存在里边的钱也不能变成粮食;第三,这个钱还贬值,还收利息税。但如果投在6个人身上,一人10万块钱,只要有一个人相对比较成功,或者一直关系不错,那么遇到危机的时候,他肯定先打电话问有什么事,或者冲过来直接帮忙了。万一他发达了,10万或者50万块钱,对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银行,他就直接给送过来了。所以投资在人身上是值得的。而把钱都简单存在银行,或者说把它变成一个死的东西,是很短视的。好的企业,一定要在人身上投资,要不断地发现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很好地培训他们。一个好的经理人,除了做出一个好的产品,管好一个公司,更重要的是不断培养出很多人。

    那么,投资于人,到底投资在他的什么上呢?是投资在他的技能上,抑或投资在他的价值观上,这点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学生家长(也是投资人)多数都投资在孩子的技能上,为了应付考试,可能三天两头经常逼孩子做作业,但很少拿三天五天去跟孩子谈价值观的问题,说明通常人们比较愿意投资在技能上,相信技能能够转换为一种能力。但事实上,技能是最容易学的。一个人天天被你逼着写作业,他就会写。可他这个技能,最后往往没有竞争力,因为大家都被这么逼,结果就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比如被逼学会上网了,但大家也都会上网,这就不算技能。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应当在价值观的培养上下工夫。在价值观上的投资相当于给人生装上一个GPS,人生观就是人一生的卫星定位导航仪,有了它,这个孩子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方向,找到方向他就有生存能力。这就相当于在沙漠里,或戈壁滩上,有一个GPS,能正确使用,你就知道往哪儿去,就能活下来;但你没有这个GPS,或者定位定错了,你就会走错方向,甚至死亡。

    投资于人的价值观,就是要考察清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去了解,去发掘,去研究,去塑造他正确的价值观,使他的人生有一个好的GPS。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因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而走散了。所谓道就是这种价值观,就是你人生的一个GPS,定位仪。这个东西会决定每个人的行为方式,比如说有的人就愿意投机取巧,他总是想不劳而获,这是他的价值观,那这种价值观就决定了他会跟哪些人在一起和他会做哪些事情。另外一些人希望做长期的事情,往好里做,那么这些人就会在一起。所以不同的价值观,最后把人做了区分,人一生的幸福和方向就会有所不同。

    不同价值观带来的福利是不一样的。例如“小姐”和良家妇女的福利曲线就是完全不同的,“小姐”的福利曲线是刚开始大起大落,随后一路往下或在低位平着走。她的价值观就是及时行乐、捞钱。她16岁就不上学,出来混,18岁收入就达到了峰值,20岁就开始生病,也开始介入是非,马上曲线就往下走了。然后开始不断地遇麻烦,一会儿劳教,一会儿折腾,老了以后就贫病交加,也嫁不到一个好男人,最后就把自己毁了。

    但良家妇女呢,研究生毕业都24岁了,才挣3000块钱,之前全是花钱;二十八九岁了,找个老公,两口子大概每月挣两万块钱,开始供个房子;到45岁的时候,小孩儿也慢慢大了,上初中了;到50岁的时候,小孩儿上大学了,两口子可能房子也供完了。这时候老公的收入不错,自己的收入也不错,越老收入越高,保险啊什么都有,又体面,又安稳。退休后还可以继续兼职挣钱,社会也尊重。总之,她是越老越好,人生曲线是喇叭口朝上的。

    女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造成了她们一生的福利曲线也是不一样的。男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如果在公司创业时想捞一把就走,那他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了。但如果不急,踏踏实实跟着走,即便三四十岁没挣到特别的大钱,但实际上他的福利曲线就像良家妇女,越往后走越高。就像王石,前17年,每年挣的钱连10万都不到;下海第17年以后开始挣钱,到现在挣的钱多得挡都挡不住,他不仅成了打工皇帝和亿万富翁,而且还有名誉、地位和自由。跟他同时做的那些人,希望在三五年内就挣得很多的人,都离开他了,而且当时肯定都比他挣得多,但今天却没有一个比他更富有。越老,挣得越多,挣得越体面,这就是他的福利曲线。投资于人,实际上是要选择人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带来的福利曲线是不一样的,回报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