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过节(2)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怎么了?”车内的青舒问。

    小娟将篮子放进车里,说道:“小姐,那边站着一个老妇人,一手提了篮子,一手牵着个两三岁的孩子,一会儿往前走几步,一会儿又退后几步,犹犹豫豫的,不时往咱们府这边看。”

    青舒听了,没说话。小娟便坐进马车里,告诉李大郎可以走了。

    马轮滚动着,小娟掀开车帘一角往外看着。

    “看什么呢?”青阳好奇地问。

    小娟回头,小小声地道:“少爷,奴婢在看刚刚说的奇怪的老妇人。”

    青阳好奇,凑过去看,回头告诉青舒,“姐姐,奇怪的老妇人哭了,她抹着眼泪,拉着小孩子走了。”

    青舒拍他,“坐好,等下颠了你屁股,可不许喊疼。”见他乖乖回来坐好,又说:“大概是遇到伤心事了,所以才哭。你不用那么好奇,你伤心的时候也哭,不是吗?”

    青阳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小声嘀咕,“我才不哭。”

    车轮转动的轱辘轱辘声中,他们的马车走出去很远。这时候,挑着担子跟在车后头的丁家宝突然说道:“小姐,那是宁四的娘。前日来府上为儿子求请的时候,她也站在刚刚的位置上,犹犹豫豫的不敢靠近府门。直到管家出府,她才上前,说了替儿子求请的话。”

    青舒没出声,既没怪他多嘴,也没有让他继续说的意思。心里却在想,丁家宝这是在替宁四说情吗?为什么?

    等到了庄子上,丁家宝将担子直接挑去了厨院,顺便传达青舒的意思,红烧肉中午热了吃,其他的让厨房分配到午饭和晚饭中。

    丁家宝放下担子,见青舒没给他指活计,于是去了前头,跟着吴榔头他们搓高粱头。

    今日一早,地里的高粱头就掐完了。这会儿,蔡铁牛带着几个人在地里,三个人捆高粱秸秆儿,一个人将捆好的高粱秸秆儿装上牛车。等装满了,蔡铁牛赶了牛车回去,要卸到庄子前头的空地上。等风吹日晒些日子,这些高粱秸秆儿就干的差不多了,既可以当柴禾烧,还可以在来年的时候给结蔓的蔬菜瓜果搭架子。

    他们这边在忙活,青舒和青阳去了菜地里。四十亩的菜地,白菜占去三十五亩,大萝卜和白萝卜占去四亩,大葱一亩。这么多的菜,要怎么办?白庆丰说了,只有种麦子才能多卖几个钱,可夏天收了麦子能接上茬儿的,只有白菜、萝卜。他再三思量,才舍了七十亩全种麦子的想法,改种了四十亩麦子,于是有了这么些个菜。

    白庆丰也说了,一个康溪镇,周围不下六个田庄,再加上百姓自己都会种些菜,因此白菜、萝卜这些冬季的主打菜在本镇的销路并不好。往年,他都是在镇子上卖掉一小部分,剩下的,要不卖给行商,要不拉到锦阳城,卖给锦阳城的大户或酒楼。总之,就是零散买卖,卖一半扔一半,不亏本,也赚不了几个钱。

    青舒叹了口气,蹲到地上,盯着长势喜人的白菜萝卜,真不知道该夸奖白庆丰菜种的好,还是该骂白庆丰只顾上茬不顾下茬的作派。

    青阳在萝卜地里这儿看看、那儿瞅瞅,突然挥着手叫青舒,“姐姐,快来,好大的萝卜,快来姐姐。”

    青舒答应一声,迈进旁边的萝卜地里,慢慢走了过去,见到了青阳所指的大萝卜。青舒承认,这萝卜长得的确很大,而且还是傻大傻大的。它的叶子还很绿,只有几片叶子泛着黄露出枯萎的迹象。萝卜的三分之一露在土外边,不用拔出来都知道它的个头。

    小娟瞄了瞄,“小姐,这大萝卜,这个头儿,少说也得五斤。”

    青舒可看不出来它到底几斤,“拔了,带回去晚上炖萝卜汤喝。”

    小娟嘴里嘀咕着,拿回去一定要先过秤之类的,便弯腰要拔。

    青阳不干了,“这是我的,是我发现的,我拔。”说着,挤开小娟,两只小手抓着萝卜叶不肯放。

    “少爷,让奴婢来,别脏了少爷的衣服。”

    “不要,我发现的,我自己拔。”青阳很坚持。

    青舒一脸黑线,不就一颗萝卜么,拔它还用抢?“好了,好了,别抢了,你们爱拔,那就一人多拔几颗,拿回府慢慢吃,不怕坏。”

    “哎。”青阳欢快地答应,吭哧吭哧揪萝卜叶子,可叶子断了,萝卜还埋在土里。

    “哎。”小娟欢快地答应,一拔就拔出来一颗大萝卜来。

    青阳急的跳脚,“姐姐,姐姐,它怎么不出来?”抓了一根叶子拽,又断了。“姐姐,它怎么那么坏,它欺负小阳。”

    小娟抱着萝卜笑不停,“哈哈……少爷,不,哈哈……不是那样拔的,哈哈……”

    青舒也想笑,可弟弟要哭了,她强忍住笑,一拍小娟的脑袋,“再笑,晚上不给饭吃。”

    小娟的笑声戛然而止。

    青舒清了清嗓子,“不能抓了一根叶子或两根叶子揪,要双手一起抓好几根叶子,然后使劲儿拔。”然后瞪了眼努力忍笑的小娟,“你再拔一个给少爷看。”

    青阳一扭脸,“不要她教,要姐姐教。”

    好吧,难得她家弟弟闹别扭,她这当姐姐的自然要哄了。于是一指旁边的一颗不大的萝卜,“咱们拿这个试试。来,你双手抓叶子,手里尽量多抓几根。”“对,就是这样,来,拔试试。”

    青阳一脸认真地试,萝卜周围的土松动了,但没有出来。他抬头看向青舒。

    青舒鼓励地笑,“对,就是这样的。你再用力拔,比刚刚更用力,它就出来了。”

    青阳点头,脸上的神情比刚刚还认真,很努力地使劲儿拽,萝卜周围的土又松了,他再拽,终于,萝卜离了泥土。他愣了一下,然后抱着萝卜高兴地跳起来,“姐姐,姐姐,小阳会拔萝卜了。”

    小娟又要笑,青舒不着痕迹地踩了小娟一脚,对青阳说,“我家小阳最厉害了,这么快就学会了。”

    青阳抱着怀里的萝卜在原地转了好几圈儿,很快又想起那个最大个头儿的萝卜,把手上不大的萝卜往小娟手里一塞,盯着自己的目标转圈儿看。

    小娟摸摸鼻子,再不敢笑。

    午饭的点上儿,青舒他们终于赶回了镇子上的古府。去时挑肉的丁家宝,回来时挑的大萝卜。

    进了府,青阳先是告诉管家他今天拔了好大一颗大萝卜,之后见到苏妈妈,又说了一遍。

    吃饭的时候,青阳大口大口地吃,还比平时多吃了半碗饭。他说了,他要多多的吃饭,要长力气,要快点长大。

    第二日,就到了庄子上收豆子的日子。晨练的时候,古强教给青舒姐弟正确的握枪法,以及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刺。晨练结束,姐弟俩个赶紧洗漱了,吃过早饭,换了衣裳,准备出发去庄子上。

    原本是古强要去庄子上的,但昨日下午衙门传了消息给他们,二狗子抓到了,今日要开堂审案。这事,自然得由古强跟着。这么一来,古强和古元河就被绊住了,走不开。收豆子的事情,便改由青舒带着青阳过去,亲自坐镇。

    府里就剩下古叶氏、苏妈妈、丁家妹、许三娘和许五娘这些女人孩子,青舒不放心,便决定留下丁家宝和古元宝看门护院,自己只带走赶车的李大郎。为了秋收,其他壮丁都在庄子上。

    古强不同意,不放心青舒和青阳的安全。巧的时,康栓柱和康栓子兄弟俩正好背了铺盖,挑了紫果子上门来。他们三日前挑担送来两担紫果子,说山里的树上还能摘一担。青舒便让他们回去全摘了送来,还有就是,如果他们兄弟愿意,可以到她的庄子上干长工,一个月暂时三百文的工钱,管饭。

    康家两兄弟当然愿意,他们一年到头四处找短工做,饿一顿饱一顿的。碰上好东家混个肚子饱,还能拿几个工钱;碰上像大古家村村长那样的,吃不饱不说,工钱都拿不上。因此,他们急急地回村,进山摘紫果子,再和一直照应自己的邻居说了一声,连夜挑着担子、背着铺盖,赶了三十多里地,这才一早来了古府。

    古元河让康家两兄弟放下紫果子,带他们去了厨房,让许三娘赶紧给弄几碗苞谷面热糊糊。这东西做起来快,再配上咸菜喝上几碗,能暖身子,还管饱。

    等他们吃饱,歇了一会,便跟在青舒的马车后头,出了镇子,往庄子上走。

    离庄子越来越近,见到的背着口袋走的庄稼汉子越多。小娟掀了车帘一角看了一阵儿,放下帘子,“小姐,好多人。”

    康家兄弟两个走在马车后头,见到这种阵仗很吃惊。康栓子便和一个背口袋的年轻人搭话,“你们这么多人,都扛了袋子,要干什么?”

    年轻人看了他一眼,“听说白家田庄今日收豆子,不是,现在叫古府田庄,两文钱一斤,我们孙家村家里有豆子的都扛来了。你哪个村的?”

    康栓子咂舌,“两文一斤?”“我是康家村的,没听说过。”他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所谓的古府田庄就是他以后要干长工的地方。

    年轻人笑笑,“康家村离这里三四十里地,肯定不知道这消息。我们孙家村离古府田庄有二十里地,原也不知道,是嫁到大古家村的姑昨日给捎的信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