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第三百三十三章 全面战争(不算结局的结局)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镇国将军一战平定吕宋,在大明帝国的版图上留下了那么一个墨点,从而成为了崇祯年间唯一被晋封的王爷?这事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有点怪异,比这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当然就是皇帝赏赐给这个胖子的封地了。|來也[全本 M. Lai Y etxt .C OM

    东起不里牙惕西至帖良古惕还包括了中间乞儿吉思,这都是些什么希奇怪的地方啊?大明百姓不知道,但当消息传到北边后,瓦剌人可就有点受不了。这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都让了那么大块地方出来怎么还不能填饱崇祯那个狼崽子的胃口?要说这册封个谁不好,非得把那最不要脸的死胖子给弄过来?

    年事已高的哈喇忽剌被气得当场吐血,但他并没有老糊涂。在这种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他当即决定就地驻防,如果明军真敢得寸进尺就跟他们拼个死网破。然后果断传位给巴图尔珲台吉,趁着自己还有口气就收拾好行囊,挑选了一群最美貌的女子匆匆南下。

    儿皇帝是石敬瑭的发明,但他没有申请专利。哈喇忽剌南下就是效仿古法做人质去了,瓦剌宣布成为大明的属国,主动提议年奉牛羊各五万头、黄金万两,并尊大明皇帝为父皇称福亲王为皇叔!

    瓦剌人都把姿态放得这么低了,要是不接受还真有点显得大明帝国太过小气,经过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最后还是崇祯乾纲独断接过了国书。以朱由骢为首的反对派也很懂得见好就收,反正大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捆住瓦剌人的手脚,哈喇忽剌来不来结果都是一样。

    皇帝不让打,新任福王掌管全国军务的朱由骢又回家等着当爹去了,但大明帝国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因为这两个小青年的消极怠工而有所停顿。

    崇祯七年十一月初六,已经完成了战略部署的孙承宗统帅领大军踏出嘉峪关,不到一个时辰叶尔羌派往骟马城的先头部队就被打得晕头转向仓皇而逃。|來也[全本 M. Lai Y etxt .C OM

    十一月初八,毛文龙开始指挥近万门榴弹炮向赤斤蒙古卫发起进攻,六万守军刚躲过了猛烈的炮击准备开溜,却在一片废墟中遭遇了他们的致命克星,查干巴拉指挥十万蒙古骑兵呼啸而至,所过之处不留降卒。

    十一月十三,孙承宗主力大军抵达沙洲卫,经过两天一夜的疯狂进攻,这个西域重镇上空又一次飘扬起了大明的龙旗。

    十一月十四,叶尔羌驻瓜州守军赶在孙承宗到达前开始了战略撤退,以大部兵力移往哈密卫,小队人马往安定卫方向机动,以趁机偷袭明军侧翼。

    同日,袁崇焕部十万大军借助鞑靼小部落的掩护突然在巴儿思渴城外,经过两个时辰激战全歼守军五千余人。未及休整便迅速翻越巴儿思阔山,一路挺进至哈剌帖癿并分兵前往黑风川,掐断了哈密守军的西撤之路。

    十一月十五日,卓力格图领乌齐叶特部六万骑兵闪击安定卫,哈尔巴拉率土默特部勇士出现在龙勒山。至此,叶尔羌使用来阻止大明军队收复西域的四十万人马被分割包围进退无路。

    十二月初六,在孙承宗即将完成对哈密境内残兵清剿的时候,驻扎在吐鲁番的苏里唐终于获知了明军动向,大惊失色下他紧急想最近的也速部求援。

    十二月初八,苏里唐的使者还没到,黄得功部九万人马已经将别失八里围了个水泄不通。

    十二月十二日,大明军队收复哈密卫,麻鹞子在闻铮与项松的帮助下为赫连良运等百余名英烈竖起巨大的丰碑,趁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他完成了自己当初对兄弟们许下的诺言,长眠在了这个他们从未来过却朝思暮想的地方。

    崇祯八年正月初三,就在明国内民众欢度新年的时候,茅元仪部终于历经千辛万苦由卡拉胡鲁木翻过了昆仑山。非战斗减员两千七百人,近三万将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但他们没有休息而是迅速向撒里库儿发起了进攻。他们的任务很艰巨,既要切断阿不杜拉的退路,更要在孙承宗主力抵达前截击月即别方向过来的援军。

    正月初九,攻占了赤里把里,拿下了阿里玛图的黄得功在留下足够兵力镇守吉利吉思后,率领四万但军与成功茅元仪成功会师。这下子孙承宗心里塌实了,阿不杜拉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啦。而且叶尔羌是属于勾结外敌的反叛者,大明军队不会接受他们任何形式的乞降要求。

    崇祯八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孙承宗攻克叶尔羌的最后一个据点哈实哈儿,活捉打扮成女人试图蒙混过关的阿不杜拉,宣布西线战役结束!

    是役,大明军队阵亡八千六百余人,轻重伤员近十万,如此巨大的代价换来的是西域重新被纳入帝国版图。

    相较于因为气候原因造成巨大伤亡的西线,原本应该进展顺利的安南战场却出了点意外。南方集团军与海外军团组成的联军早在崇祯七年十一月就将升龙城变成了一堆废墟,可直到他们与登陆西贡的贺人龙、郑崇俭两部会合,也没能找到传说中那三千万敌军。

    那个脖子上被套了个项圈的黎维祺,想怎么说是他的事。在没有找到敌人的主力之钱,无论是秦良玉还是李自成都不敢宣布战斗结束,他们或许有胆子杀良冒功,却不敢冒着激怒新任福王的危险,更不会给大明帝国留下任何隐患。

    崇祯八年九月初一,西线大军凯旋,南线的秦老太婆也终于凑够了人头可以回家休息一会了。

    两大战役结束,大明帝国又清除了一个崛起道路上的障碍。原本应该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初为人父的福王却不肯消停,非要撺掇着崇祯更改年号。

    朱由骢这次废尽了口舌,终于成功地说服了大明朝廷的奸佞们,让他们也和当年吕宋上的彭阿伯一样,觉得这样叫起来显得年头太少不够气派。崇祯这昏君最后被迫同意放弃了沿用千年的纪年传统,以经过严格考证的黄帝诞生那一年为始,将大明帝国的年号正式定为“华夏”,而且禁止再做任何修改。崇祯九年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所以现在应该是华夏四千三百五十三年,这都吓唬人的了吧?一个存在了四千多的年帝国!

    改了年号,那个崇祯策划了多年的大型庆典也终于可以举行了。三月初三黄帝诞辰的日子被定为了大明的国庆日,在这一天举行的阅兵仪式震撼全国。但最让百姓们感到骄傲的不是那威武的百战之师,也不是天空中出现的飞艇部队。走在队伍前面的烈士遗孀让他们记起了这个帝国曾经遭受的磨难;而最后出现的帝国学院方阵则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列车在飞驰,机器在轰鸣,看不到的电波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如同近在咫尺。大明帝国正以为惊人的速度在前进。

    而这个时候,西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全盘东方化的法国人已经拥有了绝对的优势,罗马帝国由于无法接受更先进的东方文明正在走向没落,不过新任教皇罗雅各却获得了所有人的拥戴,因为他成功地收复了圣地!

    “呜……呜……”

    崇祯二十四年,哦不对!应该是华夏历四千三百六十八年,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了京城的宁静,正在行走在大街上的路人却没有一丝惊恐的表情。相反的,在他们脸上挂满了喜悦与渴望,兴奋地朝着远处的顺天府衙门涌去。这不是大明帝国遭受入侵的战斗警报,那应该是龙吟声,现在响起的只能有一种意思。

    朝廷这次又要对外用兵了,这可是个大事情,得赶紧拖关系走后门去打听打听。北边的瓦剌?更北的罗刹?东边的新大陆?不管这次又是哪个倒霉蛋不小心被抓住了辫子,都值得大明的百姓收拾好家当,准备随军远行去好好地给那些不服王化的野蛮人上一课,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