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出征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皇太极见阿敏半跪在地,脸上没有露出任何的表情,过了片刻,方才跳下马来,大笑道:“二贝勒,诸将,快快请起!”

    阿敏顺势站了起来,眼神中露出些许不甘,瞪着缓缓走来的皇太极。

    代善带着数百将官从城门洞中缓缓行出,只见盔甲鲜明、军容肃整,走到近处,又再次跪倒在皇太极的面前。

    看着双膝着地的代善,皇太极的脸上同样不动声se,又等了一会儿,这才笑着走了过去,亲手扶起代善,温言勉慰。

    厚此薄彼!

    阿敏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在诸将和百姓面前,皇太极狠狠抽了他一记耳光!

    面对自己,他只是挥了挥手,而对代善,却是双手搀扶,在场的将领和百姓都不是傻子,谁看不出来皇太极是在把自己当傻子?

    捏紧拳头,强行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阿敏这才冷静了下来。

    “这位将军,可是阿尔萨兰?”皇太极看向阿敏身边的那位少年。

    只见他年龄不大,头戴铁盔,身穿两重甲,腰间挂着一把颇为眼熟的长刀,刀柄se泽斑斓,不知染过了多少人的鲜血。

    李信见皇太极看过来,便单膝跪下,用女真语大声回道:“正是末将,参见大汗!”

    这几个月来,他的女真话进展飞速,已能满足ri常的对话需要,因此不用再说汉话或蒙古话。

    阿敏见李信没有双膝跪下,心中不由得大喜,再看皇太极时,只见中年掌柜的眼神透出一股寒光,心中更是舒服万分。

    “这就是阿尔萨兰啊,太年轻了,恐怕不会超过十八岁!”

    “你哪只眼睛看出来他只有十八岁,这才是我女真人的真豪杰!”

    “那些汉儿谣传说他是汉人,你看他的女真话说得多好,会是汉儿么?汉儿连舌头都展不开!”

    四周的人群中,传来了一阵窃窃私语。

    “ru臭未干的小儿,”代善在心里暗暗骂道,“阿敏必将亡于此人之手。”

    他的意思,倒不是说李信会杀了阿敏,而是单看李信对皇太极的态度,便知道镶蓝旗诸将,都对皇太极不甚恭敬。

    假以时ri,这些将领必遭皇太极的清洗,而他们的旗主阿敏,自然也逃不了死亡的下场。

    面对这种蔑视,皇太极也没有发怒,而是笑着伸出双手,托起李信,说道:“将军勇武盖世,我大金得此猛将,可谓是如虎添翼,快快请起。”

    “有劳大汗出迎,末将愧不敢当!”李信大声道。

    末将!又是一个末将!整个金国,谁不是孤的奴才?皇太极心中的怒火,已经到了临界点,脸上却依然笑容满面。

    金国虽然建国,却未称帝,因此皇太极的冕服、常服甚至是ri常自称,都是以大明朝的亲王自居。

    “列道,迎诸将入城,”皇太极对众将大声说道,“诸将,随孤入宫,酒宴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诸位痛饮了!”

    李信跟着众将,缓缓走向王宫,蓝天之下的沈阳城,城池倒是修得巍峨雄壮,但大街上却颇为零乱。

    人畜粪便与积雪混在一块,尽管已经打扫过了,仍有非常浓烈的尿sao味和粪便味传入鼻中。

    到处都是年久失修的房子,金国建都以来,把jing力都用在了修建外城墙上,城内的建筑,依然是前明时期的模样,有些地方,甚至还能看出刀兵的痕迹。

    金国王宫倒是新建的,占地颇广,但房舍稀少,崇政殿、清宁宫等都只是一个空架子,只有奴尔哈赤修的大政殿和八旗王亭,看上去才有几分王宫的气势。

    大政殿旁,新阁如云,每座新修的殿阁间,都有花匠在整修花草树木,间中还有湖泊假山,木桥流水,风一吹,水气宜人。

    到了大政殿外,数十个太监迎出,将众将官引到旁边的阁子里,更换常服,梳洗一番。

    在崇政殿正式投入使用前,大政殿是金国的议事场所,不能有刀兵进入,因此将官们连随身的腰刀,也得解下,交给太监们保管,待离开时才一一归还。

    李信走入殿内,只见大殿金碧辉煌,称得上是美轮美奂,这是他到过的第一个王宫,自然要细加打量一番。

    大殿纵深数十米,光线昏暗,显得有些yin沉,又给殿中的龙座增添了些许神秘的se彩。

    殿中早就聚了各旗旗主、各部大臣,诸将进殿之后,依官秩排成几列。

    李信官职不高,若不是功劳太大,恐怕连进殿的资格都没有,只得恭居未尾,这下子连皇座都看不清楚了。

    他身边站着几位不熟的将军,此时都转过头来,往李信身上打量。

    大金有四大贝勒,除了皇太极、阿敏和代善外,还有一位是莽古尔泰,他是奴尔哈赤的第五子。

    皇太极虽名为大汗,但议政之时,却是四位贝勒共同处理政务,皇太极并没有一言决天下的权力。

    “宁锦防线坚固,”朝政一开始,皇太极便说道,“我军强攻之下,损失惨重,如今蒙古稍定,朝鲜却又起了波澜,李倧颇有不臣之心,扶持明将毛文龙于铁山城,屡次犯我疆土,三位贝勒,孤yu兴兵三万,征讨朝鲜,诸位意下如何?”

    “朝鲜国弱,有三万jing兵,足矣!”代善自然附议。

    “朝鲜国虽弱,却有山河之险,要入朝鲜,首选义州,但它雄据雅鲁江畔,攻之不易,其后的宣州、定州、安州,各有险阻,劳师动众,难免无功。”阿敏坚决反对出征。

    皇太极支持的,他就反对;皇太极反对的,他就支持,这在四大贝勒的会议中,几乎已经成了常态。

    二比一,最后的关键,就在于莽古尔泰的态度。

    倘若莽古尔泰支持皇太极,那出征之事,便成定局;倘若莽古尔泰支持阿敏,则出征朝鲜之事,便会永无何止地争论下去。

    作为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的实力并不弱,与皇太极的关系,也不能算是极好,只是他跟阿敏不同,只要皇太极没有触犯到他的利益,他也懒得同皇太极作对。

    况且有阿敏冲在前面,皇太极要收拾,也是先收拾二贝勒,不会收拾他这个三贝勒。

    “朝鲜之事,我知之甚少,”思虑片刻之后,莽古尔泰果断投了弃权票,“就依三位贝勒所议行事便可。”

    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阿敏心中暗怒,莫非他不知道,皇太极借征朝鲜这种硬仗,来削弱自己的兵权,等收拾了自己,还能有他莽古尔泰的好处不成?

    真是个鼠目寸光的家伙!

    “既然如此,那就以阿敏为帅,”皇太极抽了阿敏几记耳光,自然要给他一点甜头,不然这个傻子兄弟恐怕要大闹金銮殿,“济尔哈朗、阿济格、岳托和硕托等将为副,领三万人,以姜弘立、韩润、郑梅、李英芳、朴兰英和吴信男等将为先导,于七ri后举兵南下!”

    济尔哈朗是阿敏的亲弟弟,不过跟阿敏不是一条心,反而跟皇太极关系极好。

    把他派在阿敏的身边,用意自然明白无误,那就是分割镶蓝旗的兵权!

    阿济格深受皇太极排挤,自保无睱,跟两个弟弟过着提心吊胆的ri子,自然也帮不了阿敏的忙。

    至于岳托和硕托,更是以皇太极为马首,对阿敏的制衡颇为得力。

    姜弘立等人,都是朝鲜的降将,只是用来带路的,当不了大用。

    分权、消耗、监视,这便是皇太极的用意,阿敏无力反抗,也无法反抗!

    唯一让阿敏感到欣慰的是,他是全军的主帅,没有代善,没有莽古尔泰,也没有皇太极,朝鲜,便是他一个人的天下!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在这一刻,阿敏和皇太极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