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杨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他说:“天杨,咱们还是算了吧。”刚打过放学铃的楼里很乱,各种各样的喧闹声,我都没听清他在说什么。

    他重复了一遍,“天杨,咱们还是算了吧。”我愣了一下,在脑子里转了转“算了”的意思。

    “为什么?”我没头没脑地问。

    “不为什么。”

    “你不喜欢我了?”

    “不是,绝对不是。”

    “你觉得咱们马上就要高考了,这样下去不好?”

    “不是。”

    “那我做错什么了?”

    “不是你的问题,天杨,是我自己的问题。”

    学校的走廊里最后安静了下来。因为就剩下了我。台阶凉凉的。我坐在上面。灯光没有干扰地倾泻,就像一个没人来关的水龙头。任何一点细小的声音都能听见。比如空气凝固的声响,比如灯光的流动。一九九七年三月一号的晚上就以各种各样平时根本听不见的声音封存在我的记忆里。在这些灵魂一般的声音中,或者说,在这些声音的灵魂中,我知道江东走了。以后的几年,我经常能梦见这个听觉发达的夜晚——它的气氛适合在梦里出现,因为图像鲜明又无比寂静。大二那年的某一天,我从这个梦里惊醒,猛地坐起来,动静很大,不过我不担心会吵醒那时的男朋友,他睡着之后就跟死了一样。混浊的灯光中,我点上一支烟,打量他熟睡的表情。突然想起故乡荒凉的堤岸上我和江东的玩笑。他说你千万别死,你死了就是逼我再去找一个,还得从头适应脾气个性什么的何必费事。想到这儿我就笑了,心里说其实不像原先想的那么费事。然后俯下身子,轻轻亲吻那个依旧熟睡的男孩子的脸。

    一九九七年三月,沙尘暴刮得很凶。狂乱地往春天的脸上扇着耳光。少女一样的春天,在哪里都是被珍爱或者被假装珍爱的,只有在我们这儿,嘴角上永远渗着直截了当的血痕。那些日子很难熬。我是说从我在肖强的店里十分丢脸地大闹过之后。我用尽所有的力气集中精神念书,试图在一页又一页看不完的课本里重建一份已经没有江东的生活。这并不容易,因为我得努力回忆十五岁以前的我是怎样生活的。每当他从我的课桌边经过的时候,我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面前随便一本书翻到随便一页,这样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看他的脸。吴莉说:“宋天杨,你得打起精神来。”我笑笑。她说:“真的宋天杨,老实说,我早就觉得你们俩会这样。因为你没有一点手腕。”我愣了一下,江东就在这时折了回来,很凶地对吴莉说:“你刚才说什么?”吴莉说:“我说什么用不着你管。”他盯着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少他妈胡说八道,我警告你。”

    “对不起。”我抱歉地对吴莉说,然后突然发现,我现在凭什么替江东道歉呢?一种寒冷的现实感就在这个时候涌上来。就好比对一个骨折的人来说,疼痛总会在骨折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降临,不会是马上。很多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只是感觉到寂静而已,巨大的寂静。

    一个沙尘暴肆虐的星期天,周雷来我们家写作业。确切地说,我写他抄。窗外狂风呼啸,树叶的嫩绿色变成了一种挣扎的象征。他突然停下来对我说:“再过几个月,就能离开这儿了。”语气狠狠的。

    “做梦吧你。”我说,“像你这样天天抄作业的要是能考上大学还有没有天理了?”“我报西藏大学行不行啊?”他瞪着我,“总之,哪儿都好,四五流的大学我都不在乎。只要能让我离开这儿。”

    他望着窗外,突然笑了一下,“有的时候吧,我就觉得,这些一天一地的沙子肯定是古时候那些士兵的亡灵。”

    我笑,“干吗这么吓人?”

    “真的,你说像不像?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就是那些‘万骨’,又让风给吹醒了,然后不要命地继续杀杀杀。根本不知道过去的那些战场早就时过境迁,更不知道早就有人把挽歌都给他们写好了。比如这个,”他低下头,用笔点了点面前那份语文模拟卷上的两句古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然后我就哭了。当着手足无措的他一把一把地把眼泪抹到手背上。我说:“周雷,你这人真讨厌。”他说:“别别别天杨,我知道最开始会很难受但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真的你信我,再过一段时间就习惯了!”我一边哭一边大声说:“我才不要习惯呢!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习惯有什么好的?真的习惯了我和别人又有什么不一样?”“你和别人本来就没什么不一样!”“你胡说!就是有!”“那你就别哭哭啼啼地做这副可怜样!你自己不想习惯你又怨得了谁?”他急了。我不能习惯,我习惯了我就忘了江东了,我要是把这么重要的人都忘了我成了什么人了?可是我怕了。因为不忘了他又是这么难熬。周雷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笨蛋什么都不懂。我大声说:“怨你!就怨你!你讨厌,你讨厌死了!”

    这个讨厌的人正带着不不在河岸上放风筝。虽说早已过了放风筝的季节。而且这风筝不给面子,说什么也飞不起来。不不早已是一脸“我就知道你不行”的表情看着周雷,只有他自己还是不屈不挠的。

    河岸宽广,水深深地流着,洁净而温暖。岸边铺着宽阔的石板,让人觉得空间骤然变大了。差点就忘了它原先的模样。原先,饶了我吧,它就像它的母亲——黄河产下的一具死婴的尸体,荒芜地风化着。或者“荒芜”这个词都有点抬举它。荒芜这词是用来形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是用来形容“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的,是用来形容那些美丽不再但尊严还在的凋零的,而曾经这条臭气熏天快被人当成垃圾场用的河,估计只能凑合着让后现代艺术形容形容。没错,无论是纽约地铁里还是巴黎左岸区的后现代艺术家们,若是见过这条河曾经的模样,一定激动得不得了。我丝毫不怀疑他们的真诚,只不过生活真的永远在别处。

    夜幕降临,放风筝告一段落,那两个人开始在烤羊肉串的摊位前面大快朵颐。“不不,”周雷说,“今天让你这个外宾见识见识中国的食文化。”卖羊肉串的女人笑眯眯地拍拍不不的头,“瞧你爸爸妈妈多疼你。”周雷恬不知耻地点头,“应该的,应该的。”

    手机就在这时候响了。杨佩说:“赶紧来天杨,张雯纹不好了。”

    抢救一直进行到凌晨两点,准确地讲,一点五十六分。叶主任陈大夫他们都在,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找不出这种突然的恶化的理由。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在那几个小时高度紧张的忙碌中,我感觉到一种陌生的宁静。就存在于我周围的空气中,跟组成空气的分子一起慢慢地舞动,节奏舒展。平时,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我的一切奢侈的感官都会给注意力让位。可是今天不同。但我终究是没有时间思考这个不同。因为她的心跳已经停了。

    “三百。”陈大夫的声音。电流经过她幼小的身体,她激烈地挺起来,弯成一个性感的弧度。然后我听见了一种绝对的寂静。幽幽的,干净的暗蓝色寂静。在这寂静中我看见张雯纹坐在病房的窗台上,微笑地看着我。

    “天杨姐姐,咱们就再见了。”她的眼镜片后面的小豆眼一亮,很聪明的笑意。不过怎么看也没有出落成《蓝色生死恋》那种悲情女主角的潜质。

    “太突然。”我笑笑。

    “嗯。”她的笑容看上去比平时成熟。

    “你的罗小皓会伤心呢。”

    她还是笑笑,不说一句话。

    “根本就没有罗小皓这个人,对吗?”我说。

    她仍是笑。

    “告诉你件事儿,天杨姐姐。”她转移了话题,“我要去做天使。真的。我以后就专门负责给那些因为白血病死的孩子们的灵魂带路。”

    “这工作适合你。”我笑。我想起里晴雯就是被派去管一种什么花。

    “我觉得这活儿,可能就跟班长差不多。”她说。

    “也许,反正我觉得你行。”我说,“我高中的时候,我们班班长就是个性格跟你很像的女孩。厉害,聪明,得理不饶人。”

    “错了吧,我怎么觉得我自己特别温柔呢。”

    “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个人,在你们那儿。”

    “那得看情况。”她得意洋洋地仰起脸。

    “她跟你是一样的病。死的时候离十八岁还差一个星期。”

    “那就行。”她点头,“未满十八岁的,我就都管得着。名字呢?”

    “方可寒。”

    “女孩子?”

    “嗯。你一定找得到她,她很漂亮,很显眼。”

    “见到她我要说什么呢?”她眨眨眼,“我最讨厌跟比我漂亮的女孩说话。”

    “你就告诉她,我很想她。还有,‘我很好,你好吗?’……”

    “老土。”她笑,“那不是的台词吗?没点新鲜的?”

    “喂,”我也笑,“你怎么死到临头了还这么嚣张?”

    那寂静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消失的。在一秒钟内蒸发,我甩甩头,有点发晕。这时候叶主任摘下了口罩,“死亡时间是一点五十六分。”张雯纹静静地躺着,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绿色的静谧的直线。直线,是欧氏几何的原始概念,就是没法定义的概念。无限延展,任何概念都建筑在它之上。那是个与我们人类无关的世界。有些越界者触摸到了它的边缘,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最后的结局是,他们都躲进了一种名叫“信仰”的东西里面。不对,不是躲,是纵身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