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批完作业备完课 二人都写王圣德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批完作业备完课,

    二人都写王圣德。

    精益求精深加工,

    互帮互助有成色。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机器,限制着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的欲望。”这是王学奎听了“王圣德卖余粮”后的第一反应。“应该将地球上所有属圣德爷爷这样的人搞一个优化组合,让他们提前步入到共产主义社会当中去。让这个优化组合,像圣德爷爷在工地上干活一样,催促着全世界的人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尽管是这种想法幼稚得可笑,可有总比没有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希望。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圣德爷爷的这种思想发扬光大。让大家都像他这样,树立尽自己所能,取自己所需的思想。包括李春闹这样的人,也希望他有所改变,不要再胡闹,让他周围的人过上安稳日子。

    王学奎领着上劳动课的学生,在回学校的路上与陈玉梅商量,怎样才能把圣德爷爷的共产主义思想尽快地宣传出去。他们一致认为,除了编排文娱节目上工地演出以外,还得扩大宣传范围。他们决定:陈玉梅负责编排文娱节目,王学奎负责写稿子,向上级宣传机构投稿。

    当晚,他们备好了课,批完了作业以后,陈玉梅开始编节目,王学奎开始写稿子。陈玉梅一口气写出了三个节目:一个活报剧《王圣德上工地》;一个琴书《火车头》;一首歌曲《人老心红》。王学奎也写出了一篇新闻稿,《王圣德心里的闪光点》。

    任务完成后,他们就把各自的稿子互相交换一下,同时阅读。读完了,就像老师评学生的作文那样,有眉批,有总评,很诚恳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尽管两个人的水平都有限,可一旦提出问题他们就作认真的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学奎看活报剧《王圣德上工地》,就如站在泰山看庐山。陈玉梅只是以叙事的形式,老老实实地告诉观众,王圣德不怕冷,早起上工地垒地堰。情节单调,没有吸引力。王学奎建议创造几个有趣的具体环境和情节,来表现圣德老人多出力,以苦为乐的精神。

    琴书《火车头》,石料组、运输组、整地组、垒堰组几个场面的描写都有,只是在用词造句方面,缺乏感染力。歌曲《人老心红》,曲调缺乏爆发力。歌词还需推敲一下,把人们对圣德老人的那种拥戴心情唱出来,能够有鼓舞大家携手并进的号召作用。

    王学奎的新闻稿《王圣德心里的闪光点》,陈玉梅看过之后的感觉是:在读者面前,高高矗立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又很熟悉,就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之中。美中不足的是,文章之中没有向读者倡导一种信念。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和圣德老人一道,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时间已经不早了,他们决定先把活报剧《王圣德上工地》改出来,不要耽误了明天的排练。陈玉梅拿过活报剧《王圣德上工地》的第一稿,和王学奎商议具体的环境和情节,怎样写才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王学奎说:“具体的环境,分析一下有三个。第一个是在家里,第二个是在路上,第三个是垒地堰的工地。具体的情节可以根据人物的心情动作发展,逐步展开。从起床到上路到来到工地干活儿。”

    根据王学奎的提示,她手握钢笔,不住的轻轻地敲打着自己那红扑扑的脸蛋儿,脑海里浮现着圣德老人起床时的环境和情节。经过一番酝酿,她的笔停止了敲打。抬头看一看王学奎,挥笔写下了下面的话。

    “老人心里急,不恋热被窝。骨碌一下起床,心里一阵热。工地有他最爱,不怕寒气袭来,他吭吭地咳。

    月牙星稠密,狭影走银色。雪夹路,踏破霜,鸡声多。不要高兴,行于人先何功德?迈开大步向前,阔步奔向工地,赶快去干活。

    工地一片寂静,星星月亮看着。一块石头,一份情谊,一阵暖和。真是幸福,小地堰就长高了!人有志气永不老,老汉能比棒小伙,不是在瞎说。圣德老人上工地,精神感动全中国。”

    王学奎看着她写的剧词,抿着嘴笑着。

    结语:

    宣传王圣德,商量新方案。

    编文娱节目,写新闻稿件。

    形式多样化,强调闪光点。

    认真做研究,修改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