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地瓜少时牛健康 地瓜多了牛遭殃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地瓜少时牛健康,

    地瓜多了牛遭殃。

    烂了地瓜死了牛,

    多亏高人有秘方。

    王学奎得到了这个药方,当时年龄小没有当回事,放在一本书里夹着。没想到过了十几年之后,这个药方竟派上了用场。

    刚解放那阵子,每家每户种地多是种些高粱、谷子、大豆、玉米、小麦,种个一星半点的地瓜,不当粮食,当水果吃。那时候的地瓜是老品种,地瓜秧长得很长很细。翻地瓜秧得用翻秧杆子,顺着地瓜沟插进去,挑起来,甩出去,能搭过三道地瓜沟子。结的地瓜呢?却是很少很小,就像是小胡萝卜似的。

    一年下来,一分地刨个一筐半筐的。再留下地瓜种,不等到过冬就吃完了。没有剩余,就更谈不上有烂地瓜了。

    后来,有了新品种,叫做胜利百号大地瓜。这个品种瓜秧小,粗、短,结的地瓜大,产量也高。受到了老百姓的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后来,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下设了生产队。地瓜成了社员们的主粮,切瓜干,鲜地瓜下窖子。

    切了地瓜皮子遇到了下雨的天气,没晒干的地瓜皮子一个劲地烂。烂成“眼镜”的;长了毛的;冒了绿烟的,烂地瓜皮子满山遍野。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到处都是。

    鲜地瓜下了窖子,收藏不好,不会管理,一个窖子就是几千斤,一大窖一大窖的鲜地瓜,一个冬天好多烂成了狗屎。还有那种受了凉的看着表面很好,掰开一看,里面全是黑筋。上锅煮了,还是棒棒的结实。咬一口,苦得没法吃。第二年春天,每个地瓜窖的周围烂地瓜就搁不开了。

    正是这个缘故,每年的春秋时节,牛吃烂地瓜的事故时有发生。让人遗憾的是那位医牛的高手张学奎早已离世,并且没有培养下接班人。兽医,成了王家沟的空白。就在王学奎和李春桃结了婚的第二年春天,第三生产队和第五生产队的牛出事了。两个队的四头牛全部吃了烂地瓜,更要命的它们都是晚上鼓了圈跑出来偷偷地吃上,默默地死掉了。

    王家沟有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里都仅有两头牛。这两头牛的用处可大了,春天,从化了冻就开始上犋耕地。由于地多牛少,一直耕到快割麦子。割了麦子又得用牛拉车、打场拉碌碡。打完了麦子,接着耕麦茬地。到了秋天,种麦子耕麦地的活儿更累,真是起五更睡半夜!牛是庄稼人的哑巴儿;牛是农民的宝贝;牛是农业的命根子!总而言之,种地的不能没有牛,牛是种地不可缺少的生产力。五队和三队没有了牛,那么多需要出大力的活儿谁来干?两个队的队长抱头大哭,每一个社员都悲痛欲绝。

    正当这两个队的队长和社员们的眼泪还没有干的当儿,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第一生产队的牛也吃了烂地瓜。是队里畦地瓜种的时候,把烂地瓜剔出来扔在畦子头儿上。耕地的社员撒开牛,去扛犁和耙。等他们赶过去的时候,两个牛就把一堆烂地瓜吃上了。耕地的社员一看吓坏了,大哭大叫起来。

    消息像长了翅膀,向四面八方传开。王学奎李春桃领着学生和王军王丽出来春游,一听到这个情况,马上想起了昨天晚上他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找出的,

    当年他夹在书里的,写有“牛吃烂地瓜秘方”的字条儿。两个生产队失去了四条耕牛的事刺激了他,让他依稀记起了那张字条儿。他便把他当年的书拿出来,大海捞针似的一本一本一页页翻找。尽管他觉得这是亡羊补牢,可他还是把秘方找出来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这个方子又是那么简单好记。

    情急之下,他对两个耕地的社员说:“不用怕,我有办法。”

    他接着安排李春桃带着学生和王军王丽回了学校,自己动手操持了生石灰,用水把生石灰做成了熟石灰,澄出了石灰清,砸上了几头蒜,抓上了几把盐。因为是两头牛,石灰、蒜、盐都是加倍。

    等把这一切准备好的时候,牛的病情已经发展到口吐白沫,伸出舌头,呼吸非常困难的程度了。全队的男女老少把两头牛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都急得就像是那热锅上的蚂蚁。众人七手八脚地把牛逮起来,扒开它的嘴灌上药,焦急地等待着。可喜的是没用四个小时,两头牛就都恢复了正常。

    “真是拾了两头牛,发了老财了!”社员们轻松之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队长紧紧地握着王学奎的手,眼含热泪说:“王老师,是你把咱队里的这两头牛从阎王鼻子上拉回来了,这叫我怎么感谢您!真想不到,你年纪轻轻还有这么一手儿。”

    结语:

    牛是命根子,吃了烂地瓜。

    中毒无解救,难看在眼下。

    兽医有秘方,说声不用怕。

    石灰大蒜盐,喝了效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