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第八十三章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皇上亲自下旨让徐渭明媒正娶青瑶的娘,让青瑶认祖归宗,改回徐姓,如此还不够,皇上体恤徐渭因守家卫国才使妻儿多年流落在外,不能亏待了有功之臣,又给徐渭封了个定远侯,徐渭无子,便从徐氏族里最近一支挑了个品行端正的男丁过继给他,封为世子,将来可世袭侯爵,真正皇恩浩荡。

    看似皇上体恤功臣,其实谁的心里不跟明镜似的,皇上这是在给德妃抬身份呢。

    皇后没能生下嫡子,皇上要立储,只能从现有的三个皇子中选,子凭母贵,贵妃的三皇子机会最大,何况孙阁老还是文官之首,此前朝中大臣明里暗里也是将宝压在三皇子身上,不料半路杀出个德妃。

    原本德妃并无资格参与其中,先是被废的敏婕妤将四皇子过继给了她,让她有了儿子,跟着又认祖归宗,有了徐渭大将军作为靠山,虽然方家在皇后生女德妃受宠后,已有了起势,然而方阁老年事已高,两位方大人官阶又太低,无论如何都不能跟孙家争辉,徐大将军可不一样,手握重兵,足以跟孙阁老分庭抗争,这太子之位,花落谁家还真说不定呢。

    之前上书谏言皇上立三皇子为太子的大臣们,纷纷上折子,夸四皇子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将来必成大器。那四皇子还不到两岁,才刚刚学会走路说话而已。

    “这帮趋炎附势之徒,”皇上拿着折子笑骂,“朕若听信他们,定是个朝令暮改的昏君。”

    李德垂手站在一旁,微笑着说:“皇上圣明,岂能被他们愚弄。”

    皇上哼道:“朕看他们恨不能躲在朕的龙榻下偷听,就算立了太子,怎么,现在就想着效忠了?”

    李德原是皇上的伴读,皇上还是皇子时,就跟在身边,主子什么性格,恐怕除了太后,他最清楚不过,当初皇上被先皇选为太子,因已成年,被先皇猜忌,又因不是嫡子,随时都有被废的可能,每日都过得如履薄冰,这也是皇上一心想立嫡子的原因。二来皇上正值壮年,又有宏图之志,根本不想考虑百年之后的事,而这微妙的心思又不能言,毕竟祖宗规矩立在那,只能采取拖字诀,现在太子有了两个旗鼓相当的人选,大臣们反倒不敢再劝谏。

    李德道:“皇上,立储之事恐怕一时半会儿没有定论,倒是选秀在即,今年要不要放宽些条件,后宫还有很多宫殿空着呢。”

    不怪皇上信任李德,这个李德总能挠中他的痒肉,皇上笑道:“就你机灵,去办吧。”

    “嗻。”李德从养心殿出来,直接去了户部,传达了皇上的意思,今年选秀人数比往年多出一倍,不限出身,模样儿周正,皆可举荐。

    选秀可是个肥差,不过这条件未免放得太宽些,管事的偷偷往李德袖口里塞银子,赔笑着道:“还望李公公再提点两句。”

    李德拢了拢衣袖,看着天道:“杂家只说一句,这背景啊,越清白越好。”

    管事的还是不太明白,不过李德已踱出院子。

    李德回到住处,想了想,让人把干儿子李红叫来,李红这两年跟着德妃倒是混得不错,不过在李德这个干爹跟前还是一如既往的恭敬。

    李红让人烫了一壶好酒,又弄了几道菜,这才往李德处来。他们爷儿俩已好久没坐一起喝酒聊天,干爹找他来肯定有事,李红也不多问,只一味的给李德斟酒敬酒。

    几杯黄汤下肚后,李德终于说话,“咱们做奴才的,成日提溜着脑袋过活,一不小心猜错了主子的心意,说错了一句话,脑袋可就要搬家了。”

    李红又给他斟了一杯酒,恭敬道:“儿子知道。”他干爹自幼进宫,经历了三朝,吃过的盐比他吃的米还多,干爹说的每一句话,他都牢记于心。

    李德夹了块豆腐,缓缓道:“老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好守着,爹还指着你养老送终呢。”

    李红何等聪明人,否则也成不了德妃娘娘的左膀右臂,又说了一句,“儿子明白。”这一回他是真明白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红敲了德妃娘娘的房门,德妃还没歇息,正在抄经,大宫女文竹在旁边伺候,李红垂首道:“娘娘放心,这雨一时半儿下不下来,不过风是朝咱们这刮的,娘娘只需以不变应万变。”

    德妃手上不停,头也没抬道:“知道了,下去吧。”

    文竹待李红走了,悄声问:“娘娘,皇上是不是倾向咱们四皇子?”

    德妃没答,放下笔,去了偏殿。

    四皇子乳母见德妃来了,连忙跪迎。

    德妃让她起来,先看了四皇子,睡得正香,掖好被子,这才道:“好好照顾四皇子,缺了什么只管跟本宫说。”

    乳母答应了,又要跪谢。

    德妃道:“瑶台宫里没那么多规矩,不用动不动就跪。”看了一圈后,对文竹道,“今时不同往日,就一个乳母怎么照顾得好四皇子,明儿起,让赵嬷嬷和小红过来吧。”

    文竹忙道:“那娘娘的屋里……”赵嬷嬷和小红可是贴身伺候德妃的人,这一下少了两个得心应手的怎么行。

    德妃倒是不在意,道:“你挑两个手脚勤快的干点粗活就行。”

    文竹记在心里,然后道:“娘娘,这几日你为了抄经都没睡好,时候不早了,回去歇息吧。”

    她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德妃,回到房中,继续抄写道德经。

    文竹自然也不敢去睡,在一旁给她研磨。

    青瑶竟是一夜未睡,总算将一百遍道德经抄好了,净了脸,又用了一点粥后,就往坤宁宫去。

    红叶和绿茵看到青瑶,态度虽恭敬,却是铁将军把门,无论如何不让青瑶进去,只说奉了皇后娘娘之命。

    青瑶气得不轻,却又无可奈可,她已不止一次被明瑜挡在门外,偏偏看到景阳端着早膳从小厨房出来,这几日明瑜不肯见她,却留景阳在坤宁宫,分明就是怄她。

    景阳走到青瑶跟前时,面带讥诮道:“德妃娘娘一大早来,看来那一百遍道德经抄好了。”

    青瑶只哼了一声,没有答话。

    景阳又道:“既然三嫂不想见你,我劝你还是少来烦她的好。”

    青瑶哼道:“乘人之危。”

    景阳冷笑,“是你自作孽,可不是我从中挑唆,三嫂正是认清你的真面目,才不愿与你见面。”

    青瑶自知凝哥那件事确实有几分理亏,但还不至于到十恶不赦的地步,明瑜如此小题大做,说白了,还是她在明瑜心中分量不够,原以为她们之间没有了伦常牵绊,终于可以坦诚相待,明瑜却为了景阳而疏远她。若是景阳不在,她一定会死皮赖脸的非磨到见到明瑜不可,现在,她才不会让景阳看笑话!罢了,不见就不见!她娘现在搬进了将军府,也不知道是否适应,不如求了皇上出宫几日,就当散心。

    皇上听说她想回家看看,不但答应了,还赐了很多东西。

    德妃娘娘回家省亲的队伍从街头排到街尾,着实壮观又威风,走到半道,德妃临时起意让队伍绕了个路,到了方府时,德妃却犹豫起来,到底没下马车,省亲队伍浩浩荡荡的从方府门前走过。

    方家从上到下已做好迎接准备,哪知德妃竟又走了。

    “太过分了,她分明就是羞辱我们!”玉莹气急败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