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第 171 章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王夫人亦知自己失言, 忙道:“我也是关心则乱,林丫头可不要误会了,你也知道,我向来笨嘴拙舌的, 连老太太都说了几次我木讷了。”黛玉勉强地笑了笑,擦去眼角泪花,又道:“钱老太爷年纪也大了, 要他出门也不方便。我回家后,去请太医院的太医来为外祖母看看吧。”王夫人松了一口气,忙连声道谢,到底养育了迎春一场, 还是有些担心她, 听黛玉刚才的话,迎春的伤势比她预想的要严重得多,她有心问问, 可先前说错了话, 此刻再问,好像是故意的似的,也只得闭嘴不语。

    几栀开了药方出来, 见到黛玉,干咳了一声:“你怎么哭了?”

    黛玉也不回答她, 只问:“你开了什么药?回头我让人送些过来。”

    “其实和之前的大夫开的药也差不离。”几栀苦笑道, “前头那个大夫倒也没开错方子, 我不过多添了点清热的药。”她想了想, 还是轻轻地说了声,“老太太年纪毕竟大了。”

    她这话的意思其实再明白不过了,黛玉虽有心理准备,听到这话还是有些难过,含着眼泪问道:“只能如此了?”请太医之类的话也只能安慰安慰其他人罢了,几栀虽然年纪小,但所谓名师出高徒,她觉得无能为力的病人,怕是太医也只会束手无策了。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贾母毕竟也到了这个年纪,又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只是在她心里,贾母还是当年她进京时那个无所不能、替她遮风避雨的外祖母,原来一转眼的,竟然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

    王夫人毕竟也是打理了这么多年家事,几栀的言外之意哪里会听不明白?只是如今家里本来就不景气,一些老亲戚老朋友都是看在贾母的面子上还帮衬着,一旦贾母没了,要办丧事,又要分家,手头只怕更紧了,若是再有要债要的紧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不管为着什么,贾母都是越长寿越好的。她刚想问问几栀可还有别的办法,就听人来报,说是栊翠庵的妙玉师傅来给贾母请安了。

    因贾母在病中,阖宅女眷无不来请安,王夫人道:“她不常出来的,难得过来,快请进来。”又让彩云去通报给老夫人。见黛玉好奇,便介绍道:“是之前娘娘要回来省亲的时候,特特请的一位带修行的师傅。说起来,还同你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也是自小体弱多病,请了替身也没用,到底是自己出家了才好些。她也是有些学问和修行的,这么些年一直住在园子里的栊翠庵内,因着出身不同,为人也有些高傲,难得出来一次的。”黛玉看过去,只见那名叫妙玉的师傅,衣着素朴,袅袅婷婷,却与常人不同,她心里叹了叹,道:“我头一次来的时候还说,到底是外祖母家,下人都与别家不同,如今下人们打扮、行事,倒和别家没两样了,也就看着这位妙玉师傅,还能看出外祖母家从前的富贵做派来。”

    妙玉见到黛玉,也啧啧称奇,想道:“从前常听说老太太有个外孙女儿,也在这家住了几年,后来回自己叔叔家去了,是个模样、文采都不输宝钗的,只是从前她都来得匆忙,我也不爱和他家那些人凑在一起,到今日才得一见,果然如此。之前宝玉魂不守舍的,莫非也是因为她?”她心里百般滋味,也不知说什么好,过来与黛玉互相见了礼。

    几栀恐还有别的病人要去医馆,先行告辞了。黛玉见贾母病成这样,有心多留一阵,遂道:“你回去了,差人同我婶娘说一声,晚点叫人来接我。”

    王夫人留客道:“今日还着急回去么?在这儿过夜也是可以的。莫非是嫌弃如今我家屋舍挤了?”

    黛玉笑道:“从前我也是住在外祖母房里的碧纱橱内,有什么挤不挤的?只是如今家中有宫里的嬷嬷在,饮食起居都得按着规矩来,实在不敢违抗。”

    王夫人想起她的身份,不禁又是一叹,曾经为着元春能进宫去,他们也是用尽了心思、走遍了门路,元春也是自小也用功,几乎可以说是从懂事起就在学规矩,也可以说是吃了不少苦,长到十几岁时,谁不知道荣国府的大姑娘是个柔静娴雅、才思敏捷的大家闺秀?当时贾代善的面子还在,元春又资质出众,顺利选进了宫,可也是熬了十年才出头。及至被封贵妃,家里也水涨船高,都以为自此高枕无忧,谁知好日子也没能过几年呢?尤其是现在分析起来,其实贾珍、贾赦虽胆大妄为,但京里像他们这样的王公贵族何其多?皇上对他们如此针对,恐怕还是娘娘在宫里最后生了变故。那深宫大院,虽是世上最有权势的地方,却也是最险恶之地。如今黛玉竟要往那儿去了。

    她从前一直不大喜欢黛玉。一来是她刚嫁来贾家的时候,公公婆婆就分外疼爱贾敏,她一个年轻媳妇,为了讨长辈欢心,也只得跟着迁就小姑,受了些委屈。二来当时贾母还抱着要宝玉和黛玉将来成亲的念头,可从她这儿看,黛玉身子又不好,看起来就不好生养,脾气又不行,要宝玉捧着哄着,她如何能接受这样的儿媳妇?再者说,宝玉再受宠,也不过是二房的次子,黛玉既不像王熙凤那样擅长理家生财,也不规劝宝玉读书上进,若他们真的成亲了,莫非整日不事生产、说些风花雪月地坐山吃空不成?况且到底宝钗和她更亲,她也素来喜欢沉静的女孩儿,宝玉却对黛玉十分着迷,她怕儿子真的耽误了前程,看黛玉也就越发地不顺眼了。谁知如今金玉良缘真的成了,家里却出了这样的大事,黛玉反倒飞上枝头,要去当凤凰了。

    妙玉听黛玉说到“规矩”,只觉得无趣,遂道:“我进屋看看老太太去。”说罢便自顾自地掀开帘子进去了。

    王夫人笑道:“她就是这样的脾气,你别见怪。咱们也进屋去吧。”

    黛玉笑了笑,折身进屋,去到贾母床前,只听贾母正在问妙玉:“你是个女菩萨,依你看,我这次病得可还能好?”

    妙玉心道:“老太太既然问出这样的话来,怕是心里觉得不行了。常听人说,病人自己想活,大夫才能用药。我虽不想说那些套话,如今能宽慰她,也是不得不说了。”便道:“老太太这样慈善的人,寿数有的是,老天爷看得到的。”

    谁知贾母听到“慈善”,神色反而黯淡下来,想起凤姐来,问道:“我前几天恍惚听见有人说,凤丫头在牢里死了,是真的吗?她后事怎么办的?”

    王夫人心道不好,差点脱口而出地问谁这么胆大,敢在家里说凤姐的事,硬生生地吞了回去。宝钗虽从前一向不爱对这些事开口,但此时毕竟已经嫁过来了,身份不同,加上如今几个姑娘都不在,没人好开口劝,若是由着贾母问下去,怕是又要勾起她的眼泪来,要是叫赵姨娘这种人听见了,更是要生出事端,想来想去,也只有自己同凤姐有亲,反而更好说,便道:“尤大嫂子在呢,老祖宗要问凤姐姐的事儿,也想想尤大嫂子嘛。当时琏二哥哥出那事儿的时候,尤大嫂子被您和太太说得抬不起头来,十分可怜呢。”

    贾母倒是没想到这一层,对尤氏道:“原来是这样,是我不好。”

    尤氏忙道:“老太太快别折煞我了。”

    黛玉在旁边听着,心里却是一凉。从前凤姐和尤氏婆媳关系是最要好的,贾琏的那事儿,因为牵扯到几栀进来,她也不是没听过。就算后来张华状告贾琏的事儿是凤姐安排的,难道之前贾琏在国孝、家孝两重孝中偷娶了尤氏的妹妹的事儿是假的不成?只是如今她已经死了,便连当年骂贾琏、尤氏的话都成了“错怪”了。她心里不高兴,倒也没写在脸上,锦荷却有些察觉,低声问道:“姑娘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黛玉笑着摇了摇头,问她:“我们来之前药还煎着么?你回去后看看,把外祖母要吃的那些药整理好,送过来。”

    锦荷笑着应道:“屋里有紫鹃姐姐在,姑娘担心什么?史太君要吃的药我回去问过钱姑娘后,立刻就整理,今天就让人送来,姑娘放心。”

    贾母听到了,问道:“我的药不用你操心,还没到这个地步呢,再说了,我也就是风寒伤食的毛病,吃的都是常见的药,怎么就需要你送来了。倒是你们屋里,怎么还在煎药,你又病了不成?”

    黛玉答道:“我调理了这么多年,已经大好了,是迎春姐姐要吃的药。”

    贾母听到迎春,也不禁悲戚了起来,道:“我拢共三个孙女,大的享尽了福死了,小的去了那么远,不得见面。也只盼着二丫头能熬出来,她却吃了这么多苦,如今这官司还不知道怎么打呢。”

    黛玉劝道:“外祖母放心,这官司我叔父既接了,自然会负责到底的,断不会让二姐姐再回到孙家那火坑里去。”

    宝钗等听着不像,刚要说什么,贾母却道:“我如今经历了这些,也看开了,往常我还在说,熬过去了就好了,谁家夫妻过日子不是这样呢?要是一言不合地就跑回娘家去,脸面都没了。现在想想,脸面值几个钱?我们家闹到这个样子,该丢的脸面都丢光了,哪里是她们这几个女孩儿丢的呢?还不是怪家里当家的爷们。什么脸面都不如一家子团聚值钱。我也没多少时日了,等二丫头的病情稳定了,把她接到我这里来,好歹有个孙女能送我走。”

    黛玉含泪道:“外祖母快别说这种话,你不就是风寒伤食么?调理两天就是了。我自打娘胎里带出来的病症都能养好,何况您老人家身子一向康健呢?”

    贾母忽然道:“你说的是,我刚才在胡说呢,你别放在心上。”又道,“玉儿,你过来。”

    宝玉只当在叫他,忙走上来问:“老太太有什么吩咐?”

    贾母笑道:“我喊你林妹妹呢。她虽不像你三妹妹,要嫁那么远,可以后见面的机会只怕比你三妹妹还少,我趁现在还能见着,和她说说体己话。”

    众人听她这么说,忙起身退到外屋去,留贾母同黛玉独处。贾母握着黛玉的手道:“我刚刚说错了话,是我想当然了,等我走了,这家里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儿,你二姐姐要是跟着你大舅妈过,也没什么好日子,还不如回孙家去,这官司打成什么样,对你的名声都不好,你以后是要进宫里去的人,那里头到处是刀剑相逼,你本来就该步步小心才是,如今替她打官司,要是里头什么人看你不顺眼,拿这事就当话柄了,你又怎么反驳?听我的,要是府尹大人判你姐姐回去,你也不必硬争那一口气,对你对她都不好。”

    黛玉听了,又是生气,又觉得悲戚,哭道:“外祖母何必担心这个,我难道养不起二表姐么?这官司一打,那孙家怕是更要厌恶她,她上次就被打得这样狠,下回还来得及我去问她的事?”

    贾母道:“我也这把年纪了,该看开的也都看开了,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在劝你不成?当年我拼着老命把贤德妃娘娘送进了宫里,那之后这么多年,她也就回来了那么一次。宫里是什么地方?你年纪小,还不知道深浅,你五六岁的时候的心思和现在的心思难道是一样的?为人君者更是如此,你到了那里,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本就该比别人小心才是。”她拍了拍黛玉的手掌,“你待你二表姐的这份心意,我也知道了。她毕竟是我的孙女,不能让你叔叔婶婶来出她的月钱,鸳鸯,我那里还有个梨木箱子,你去拿来给你林姑娘。”

    黛玉忙打断道:“外祖母再说这些,我真的要生气了。我自己同二姐姐的交情,我自己做的决定,我自然养得起。”她知道贾母言外之意,是说她不能觉得之后的许多年里都能依靠着刘遇此刻对自己、对林家的优待,要给自己留后路,在宫里生活时更加倍地小心。她小时候进京来投奔外祖母,还对宝玉有占有欲,想他只和自己玩呢。这几年过去,早没了那种心思了,连她尚且如此,何况是身为太子、未来会见着更多花红柳绿的刘遇呢?这种儿女情长的事,本来不该她这个待嫁的女孩儿知道的,但宋氏怕她吃亏,还是早早地教给了她,林滹身为刘遇的亲舅舅,在他面前尚且小心谨慎,生怕遭了厌弃,她也绝不能放松了警惕。可迎春的事,真的并非她恃宠而骄、任性妄为。

    那是一条鲜活的、明艳的生命啊。

    贾母见劝不动她,叹道:“我早该知道的,你虽看着柔弱,却一向有主意。”

    黛玉见琥珀端了药过来,便接过来,不顾贾母推辞,亲自侍奉了汤药,又陪着说了会儿话,琥珀才敢道:“林太太派了车来接林姑娘了。”

    贾母道:“你还要回家去立规矩的罢?快回去罢,不然嬷嬷们计较起来,你又要被说。”

    黛玉依依不舍,又同她说了会儿话,才家去了。

    王夫人等送走黛玉,又回来贾母这里,贾母见天色不早,便对妙玉道:“如今她们都不在园子里,腰门也关着,进出也不便。你在这里吃了素斋,先在她们外院住一晚罢。”妙玉道:“我晚上是不吃东西的,老太太不必劳心。那腰门关不关的,与我关系也不大,我在别处也睡不惯,还回栊翠庵去。”

    不多时黛玉请的太医也上门来,贾政忙亲自请进屋里来,给贾母看过脉,开了方子,和几栀的也无多少出入,更是把贾政拉至无人处,悄声道:“先准备着吧。”贾政知病难医,心下大戚,痛哭了一场,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擦干了眼泪,装作没事人一样,在贾母面前日夜侍疾罢了。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柿子说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