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接管抚州城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抚州,即大名鼎鼎的临川,是有名的才子之乡,是江右民系创造的临川文化圈之核心。

    自宋以来,抚州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进士、举人数不胜数,王安石、汤显祖等名人都是抚州人。

    抚州襟领江湖,控带闽粤,区位十分重要,如今的抚州府,辖六县,其中临川县为倚郭县,乃府县同城之地。

    李致远若是能守住这座重要的城池,还是很能在上面高官眼中刷存在的,说不准就能入了朝廷乃至崇祯皇帝的法眼,来个青云直上。

    据历史记载,崇祯皇帝在最后一两年,越来越感觉地方局势日益败坏,贼匪流寇遍地,几近不可收拾。

    崇祯也是个急性子,天下败坏成了这样,他能不心急如焚么,为了应对天下大乱、狼烟四起的局面,一时也是乱了分寸,开始大封总督巡抚。

    但凡哪个官员能做出一点成绩,譬如守住一座城池,斩杀几千匪寇,崇祯绝对是不吝惜赏赐。

    当然,朝廷的国库已经穷到了几乎要破产的地步,崇祯的私库也早就用的干干净净,金银财宝肯定是没有的,崇祯能做的只有封官许愿。

    史载,“时各督抚四十有一,开府滥极矣。”

    全国各地的总督、巡抚达到四十一人,开府建衙这种高级权限已经泛滥了,有时候一个省竟有两三个督抚。

    各种督抚职权重叠,反倒弄得地方上军政、民政混乱不堪。

    而且督抚们无兵无钱,除了“督抚”这个虚名招牌,几乎都是单人匹马上任,权威大打折扣,很难控制地方上的实权派。

    到了地方上就陷入了和其他督抚、地方官员、总兵军头的扯皮当中,也没法集中一省的人力物力。

    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全靠你自己的本身,反正朝廷只能给你一个督抚的名头。

    崇祯这是病急乱投医,就像将死之人抓住一根稻草都能当做救命符一般。

    要是李致远真能守住重镇抚州,斩杀个几千贼军,报上朝廷之后,保不准也能被崇祯当做一根“救命稻草”,封个佥都御史巡抚某某地方也不是不可能。

    黄昏时分,李致远的船队终于抵达了抚州城北码头,众人下船,准备入城。

    抚州城北紧靠抚河,从此地坐船顺流直下,一日即可直抵省会南昌,三日即可通达长江,交通很是便利,抚河河运也非常兴盛。

    或许是受连日来的战乱影响,码头上甚为萧条,除了李致远的船队,几乎再未看见其他民船、商船。

    冬日的码头冷冷清清的,夕阳西下,寒意阵阵袭来。

    并无来人迎接,李致远怕待会城门关了,赶紧差遣人拿着吕大器给的文书印信去城门处通传。

    等到了抚州北城城门,李致远这才发现城门早已经关闭,那个先来的士兵正在等候。

    李致远问道:“怎么样?城门上的人怎么说?”

    “他们说要回城请示。”

    在城门外等了良久,也不见有人出城迎接,李致远心里很是恼火,暗暗腹诽,我奉命来帮你们守城,你们就这么不当一回事,活该你们城破被杀。

    “上面的兄弟,你们知府没告诉你们吕总督派人来帮他守城吗?”李致远实在是等得不耐烦了,干脆朝城楼上喊话。

    “知府辞官回乡了,抚州现在没有知府……”上面一个声音传来。

    没有知府?吕大器可没跟他说这事!

    这些当官的也真不是东西,发现情况不妙就脚底抹油,原先的抚州知府肯定是看守城无望,怕城破后被张献忠砍了脑袋,已经提前溜了。

    连吕大器都还不知道,搞不好这人就是这两天跑的,辞官信都还没寄到省城。

    “那抚州城现在是谁做主的?你们听谁的令?”

    “我们听刘同知的,知府不在,就他最大。”

    明朝时,同知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李致远暗道,这就麻烦了,连知府都不在,同知平时权责有限,威信远不如知府,更不好集中力量办事。

    又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天已经擦黑了,城门才缓缓打开,走出几个人,为首的是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身着文官常服。

    李致远迎过去,拱手道:“在下是婺源知县李致远,奉命率三千乡勇暂调吕督宪麾下。”

    “现吕督宪令在下到抚州协同守城,敢问阁下是?”

    山羊胡子拱手还礼,道:“在下是本府同知刘胤基,本府原知府前日已辞官返乡,现在抚州由在下暂署。”

    “李知县这是?”见李致远身后黑压压的人,这个刘胤基不禁有些害怕,他现在是能混一天是一天,已经在犹豫该不该也和知府一样辞官跑路。

    李致远疑惑道:“难道贵府没有接到南昌传来的消息吗?”

    “吕总督命在下率三千士卒来抚州协同守城,务必要严守抚州一个月,挡住张献忠贼军的兵峰,使其不得威胁南昌。”

    “这是吕督宪的亲笔书信及调令文书。”李致远又从怀中摸出两封信件。

    刘胤基接过,略微看了看,道:“可能是府里的书吏误将文书仍旧放在了知府二堂,是以在下并未看到。”

    “既然是吕督宪的人,那请快快入城,李知县的人可以暂且驻在城东南的千户所附近,那里有现成的营房。”

    李致远道:“先不慌进城,刘同知,下官既然是奉了吕督宪的令,要严守抚州一个月,职责所在,有些话就不能不先问清楚,有些事也不能不尽心去做。”

    刘胤基一愣,疑惑道:“李知县有何话要说?又有何事要做?”

    李致远抬头一指城门楼上,“这偌大的抚州城,北城门就靠这么些人把守?”

    城门之上就稀稀拉拉的二三十人,李致远刚见到时就吓得一身冷汗,真不知道这位刘同知是心大还是脑残。

    现在周边数十城池被张献忠攻陷,可以说贼军是近在咫尺,随时都可能杀至抚州,就这么二三十人,很容易被贼军趁着夜色偷袭成功。

    “若是张贼趁夜间遣贼军夺城怎么办?不仅这抚州城数万百姓性命难保,就是刘同知您本人,又能跑哪里去?”

    “况且一旦抚州城被占据,贼军就可以从此地乘舟顺流而下,一日即可杀至南昌,到时候江西全省皆危在旦夕,刘同知您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刘胤基被唬得冷汗直流,却叫起屈来,“李知县啊,不是本官不想将这抚州城把守得严严实实,实在是没兵啊!”

    “我也想将抚州城打造成铜墙铁壁的坚城,可无兵无钱,我又能为之奈何?”

    李致远道:“不对啊,据下官所知,抚州千户所就在本城之中,怎么也有千把人吧,怎么可能连守城的人都派不出来?”

    刘胤基解释道:“李知县有所不知,如今卫所之兵早已败坏得不成样子,不堪战不说,而且卫所军士逃亡相当严重。”

    “满额应有千余人的抚州千户所,现在连四百人都凑不出,之前知府尚在时,就已经多次向南昌求援。”

    “这不,直到今日才迎来了李知县的三千兵…..”

    李致远无语,怪不得历史上建昌、抚州二府丢得这么爽快,敢情吕大器根本没派人去救。

    要是没有自己这个意外,按原本历史发展,张献忠大军以来,这抚州八成是望风而降。

    可问题还是出在抚州这些官僚身上,上头没派兵,你就不会自己募兵么?

    “难道你们就没有自行招募乡勇守城么?”

    刘胤基道:“唉,城中老百姓跑了一多半,都怕贼军屠城,早就逃到山谷、乡下去了,去哪募兵?”

    李致远无语,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极不利于他守城啊。

    “罢了,罢了,天色不早了,先进城再说。”

    “不过,刘同知,这城防可是大事,关系到你我的身家性命,万不可如此草率,在下想先行接管几处城门,加派人手,严守城门,不知您意下如何?”

    刘胤基无所谓道:“本该如此,李知县说的在理,城防要紧。”

    入城后,李致远立即命人接管了四座城门,加强城防守卫,每处城门分派三百人,轮流守夜,严防贼军趁夜色夺城。

    之后又分派士卒夜间巡逻,谨防混入城内的贼军细作作祟诈城,安排好这一切,李致远才安心回了驿馆休息。

    自己的性命还是得交到自己手上才放心。

    第二日清晨,李致远早早起来,给吕大器写了一封信,主要是向他禀报途中遇袭一事。

    既然那个邓毛溪已经投靠了官军,说起来也算是官军了,况且还是吕大器亲自收服的,就算他是个不听话的恶狗,那也是吕总督的恶狗。

    现在让李致远给杀得干干净净,怎么也要向吕大器说清楚。

    此外,李致远还说明了抚州现今的种种情况,城内百姓逃散,知府辞官归乡,守城士卒严重不足,粮草不济。

    但李致远也向吕大器保证,无论局势如何不利,他依旧会坚决执行吕督宪的命令,坚守城池一个月。

    只是请求能够通过抚河从南昌运送些粮食、食盐及火药等军需物资来,现在抚州百姓逃散,河运停航,城内严重缺粮。

    写完信,李致远遣人带着信乘轻舟立即赶往南昌,将其送到吕大器手上。

    之后,李致远带着周大壮去了府衙,请求刘胤基带他视察城防。

    现在,这座赣东重镇已经完全处于李致远的控制之下了,城门严格盘查进出人员,城内大街小巷全是巡逻的士兵,正在对抚州城来一次全面排查。

    李致远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竟然掌控了一府府城,实在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堪称是小马拉大车。

    文官有五品的同知、六品的通判,武官有五品的抚州千户所千户,竟然全都陪同着李致远这个外来的七品知县去视察抚州城防,不能不说是咄咄怪事。

    除去打着吕大器的旗号而带来的些许虚名,李致远靠的就是麾下有刀有枪的三千弟兄。

    刀把子枪杆子才是王道啊!

    —————————————————————————————————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