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北征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殿试结束之翌日清晨,皇帝依例单独召见前十名新科进士,称小传胪,贾珠赫然名列其中。

    贾珠第一次见到了皇帝,果然就像之前猜测的那样,眼前的这个皇帝看样子已经年过半百,想来不是贾元春未来的丈夫,而是她的公公,红楼梦原著中的那个太上皇。

    皇帝此次单独召见新科进士,问起了对漠北局势的看法,简单地说,就是同清国是战是和的问题。

    眼下,蒙古正面临清国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袖手旁观,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蒙古,让蒙古成为国朝的附属藩国。

    蒙古遣使来陈述利害,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联合夹击清国,由于蒙古主力已被清军歼灭,蒙古已是亡国之态。以义忠亲王为首的当朝大臣大多赞同援助蒙古,主张与清国势不两立。但以东宫皇太子和九皇子为首的部分朝臣却极力反对,主张与清国以和为贵。

    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贾珠不禁想起了大宋王朝,当年提出联金灭辽的时候,满朝文武是大加反对。

    宋西军著名将领种师道就说道:“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意思是说,这件事情就如同有强盗闯进了邻居家,我们本应该救助邻居,现在不救也就算了,还和强盗分邻居家的财宝,这事儿不能干。

    又有一位大臣说得更有见地,他说:“北虏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意思是说,辽虽然是夷狄,但是一百多年来,已经逐渐汉化了,很懂礼义。

    实际上,宋与辽之所以能维持百年和好,是因为宋辽的力量趋于平衡,辽的军事力量强,而宋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而且双方议和之后,形成了一种依赖和互补。

    那位大臣又说:“今女直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意思是说,女真人尚未开化,茹毛饮血,且又骁勇善战,同是夷狄的辽都打不赢金,如果辽被灭,宋就与金直接相邻,我们的战斗力连辽都比不上,又拿什么来抵御金国呢?

    联想了当年宋辽金之间的局势,贾珠又对比了本朝与蒙古、清国之间的局势,虽说疆域范围有所差别,但面临的问题和对手却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近百年来,本朝北伐夺取燕云十六州,更是可以把宋辽金的历史当成前车之鉴。

    燕云十六州中,燕、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中原王朝自秦汉以来控制漠北至长城一带最重要的区域。前朝末年,清军多次南下,但是都被阻挡在山海关外,不能踏入中原半步。谁知汉奸吴三桂献关降清,清军顺利入关,迅速攻占了燕云十六州,乃至黄河以北之地。燕云十六州的易手使得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清军南下,渡过长江,试图吞并整个华夏。长江以南各地群雄并起,本朝太祖皇帝振臂一呼,十二支抗清势力拧成了一股绳,把清军赶到了长江以北。国朝崛起之后,太祖率军北伐,水陆并进,试图收复黄河以北的旧地。既已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太祖欲攻取燕京时,因病重班师。北伐未半,中道崩殂。

    先帝继位后,不忘收复燕云,移师燕京,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与清军在高粱河展开激战,结果大败。先帝不甘心失败,几年后再次兵分三路北伐,一度收复数个州县,但是东路军与其他两路大军行动不配合,惨败于岐沟关,造成全线溃退。

    先帝驾崩,当今登基。恰时,漠北的蒙古部落崛起,先帝决定联蒙攻清,提出“贵国帮我们攻下燕京后,百姓、子女、金帛全部归贵国所有,贵国出兵,军费粮草也由本朝负担。”不但可向蒙古以示和好,而且以图收复燕云之地。蒙古大汗答应了,蒙军开始进攻清国。就在蒙古大举进攻清国的时候,先帝再次率军出征,伺机收复燕云之地。驻守燕京的是汉奸吴三桂,他见大势已去,于是纳城投降。汉奸吴三桂被押回金陵,依罪斩杀。

    自此,燕京七州被收回,包括山前关内的顺州、檀州、蓟州、涿州、易州等六州。山后的诸州仍然被清国占据,包括云州、寰州、朔州、应州、妫州、儒州、新州、武州。在收回燕京之地后,国朝刻意图强,整军练武,扼守燕京山隘,迅速阻挡清国势力和清军铁骑于关外,使之成为拱卫国朝北疆的屏障。为了确保燕京之地的万无一失,国朝甚至迁都,从南往北。

    此次论战不过点到为止,毕竟容易诱导新科进士站队而引发党争,何况皇帝只不过想试试新科进士的才能,并非真的想听什么意见。在贾珠看来,皇帝想必早已决定如何应对局势了,至于是战是和,那就拭目以待了。

    小传胪论战之后,贾珠只等殿试最后的名次。

    正式揭晓殿试名次,安排在皇帝召见之后的二十五日,举行宣旨唱名出榜之盛大仪式,称传胪大典。由填榜官负责填写榜文,所用黄纸为表里二层,称为金榜,有大小之分。小金榜交奏事处,存于大内,大金榜则钤皇帝玉玺,于二十五日传胪时,张挂于长安左门外,以昭告天下,咸使知闻。

    转眼到了二十五日,传胪大典如期举行。贾珠如愿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他还无意中发现,此次同列二甲的还有贾雨村。

    放榜传胪之后,则有状元游街之盛举。新科状元公领诸进士拜谢皇恩,一甲三人直接授职,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并特允从午门正门出宫,依次经过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大吴门,至长安左门外观看张贴金榜。

    其后,状元公率同科进士赴礼部,参加专门为庆贺中进士登科而举行的宴会,称琼林宴。宴会之后,状元公率众进士赴孔庙,拜谒至圣先师孔子。礼拜既毕,再赴国子监立碑,将新科进士姓名,泐于石碑之上。

    至此,殿试程序全部完成。除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之外,贾珠和贾雨村等其余二、三甲进士则参加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叫馆选。

    馆选之后,贾珠顺利被录取为庶吉士,等学习三年后,再授重要官职。而贾雨村因馆选不被录取,则被授予大如州知州官职,即刻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