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都察院的猫腻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又是一个年底,冬天还未过去,春天就远远不会到来。

    这日一大早,贾珠和李纨夫妇还温存在被窝里,丫鬟便匆匆来通报,说是大学士李守中的人出现在了贾府大门外,急着要叫贾珠过大学士府去。李纨心里还抱怨了几句,哪有老丈人一大早把女婿从女儿身边粗鲁要走的道理。贾珠安慰了几句,兴许是有朝中大事要商议。李纨也不多言,先是帮着贾珠穿衣结带,然后让丫鬟准备一些府里做的糕点,让贾珠一起带过去。李纨对于这位身居高位的父亲是又爱又恨,以前不过是国子监祭酒这么一个闲职,却也不见得他有多清闲,心里只惦记着那些学生,女儿还没出嫁倒像是已经出嫁了,如今成了内阁大学士了,整个朝局都装进了他的心胸,何况李纨已经嫁入贾府,如同泼出去的水,在他心中似乎就更没有什么位置了。贾珠拿着李纨送给老丈人的糕点,匆匆出门了。若不是为了公务,贾珠本应该带上李纨一起去大学士府的,这位老丈人也真是大公无私,每次想起他贾珠都是因为公务,似乎就没有把他当做是自己的女婿,更不必提想起他的女儿李纨了,贾珠心想,看来这次要好好给老丈人提个醒,让他下次不要把李纨当不存在,别有了女婿就忘了女儿了。

    对于此次李守中突然叫他去,贾珠心里没有底,不知所为何事。一路来到大学士府,贾珠脑海中想着近来处理的一些事情。首先是秦可卿以死替身公主的事,这是皇后通过贤嫔元春秘密下达给他的懿旨,按理说李守中是前朝大臣,不会参与后宫事务,公主病重的秘密连当今圣上都不知道,想来李守中就更不会知晓了。如果不是秦可卿的事,那可能就是国子监书库翻译印刷西方经典这件事了。此事由贾珠和曾经的西方传教士、如今的国子监黑袍监生艾利欧合力策划实施中,此前贾珠已经将此事向李守中征求同意,李守中虽说对那些西方经典不屑一顾,但还是准许了,兴许是想看西方经典的笑话,毕竟千百年来的士子们都是做四书五经这些东方经典的学问,贾珠却要推举西方经典,这岂不是在自讨没趣!当然,若是西方经典歪打正着,当真能俘获士子的心,倒是能让贾珠在国子监树立起威信,为他日后升任国子监祭酒铺路,如此一来,李守中反而喜闻乐见西方经典在国朝问世了。其他并没有什么要紧事,莫非李守中此番叫他来就是为了西方经典的事,该不会是反悔不让搞了吧!贾珠一时感到迷糊和慌乱,只等见到李守中方可安心和踏实。不料,听李守中说起匆忙叫自己来的缘由之后,贾珠更加不踏实了。

    当贾珠见到岳父大人李守中时,李守中已在书房等候多时,表情凝重,神态显得十分困倦。原来,李守中急着要和贾珠商议的事情竟然有关身在扬州的林如海。万万没想到,就在昨日,太上皇当年钦点的巡盐御史,堂堂前科探花林如海竟然被都察院参了一本,还有多位江南省地方官员匿名举报林如海以权谋私,昨日夜里,相关证据已被内阁截获,地方官员的凑折也都被李守中暂时压下了,暂时还没有上报,对外只说等候进一步查实。若是他人,李守中早就毫不犹豫凑报上去了,然而这林如海乃是贾府姻亲,是贤婿贾珠的亲姑父。此事可谓燃眉之急,李守中愁得一宿没睡,因此,今日一大早,李守中就派人去把贾珠叫来了。眼下,贾珠绝不相信姑父林如海会做出以权谋私的事情。都察院弹劾自家的御史,这还是鲜有听闻的,想必其中必有猫腻,贾珠希望亲自彻查此事,还姑父林如海一个清白。然而,李守中急着叫来贾珠,却并非为了调查此事,此事证据确凿已无需再做调查,之所以对外宣称等候查实,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给林如海做最后的选择。贾珠不明所以,急问李守中是什么样的选择。李守中一声叹息,说出了令人绝望的四个字,生死抉择!

    原来,对林如海以权谋私的弹劾证据确凿,李守中本应该立即上报当今圣上,予以最后的裁决,而他之所以拖延时间,无非是考虑到林家的家风声誉,毕竟当今圣上对老臣并无多少情义,在自己的亲叔父义忠亲王一案中,当今圣上都没有表现出一点仁慈之心,何况区区一个前科探花巡盐御史,想必若是上报当今圣上做最后的裁决,林家必然身败名裂,五世之功毁于一旦。眼下,李守中虽然将凑折和证据截留,但此事终究无法隐瞒太长时间,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就会败露。李守中觉得,为了保全林家的名誉,林如海唯有死于任上,并捐纳全部财产交给国库,李守中方可劝服当今圣上不再追究。李守中匆忙叫来贾珠,便是要他立即亲自给林如海书写密信一封,快马加鞭送往扬州,向林如海提及此事的利害关系。林如海若是果真犯事,收到书信自然一看就懂,至于如何选择,以林如海在官场多年的谋略想必自有定夺,如若他是遭人冤枉,贾珠的信也算是一个提醒,让他有一个防范敌对的心理准备,此番折腾也不无益处。贾珠领会李守中的用意,立即返回府中,准备手书一封密信。

    奋笔疾书,贾珠想的不是那都察院弹劾巡盐御史林如海究竟暗藏什么猫腻,更不是姑父林如海有什么理由做出以权谋私的事情,他更多想到的是远离家人寄居贾府的林妹妹。就算林如海真的犯了事,想必也有其难言之隐。贾珠带着矛盾的心里写下了那封信,虽然内心更加希望姑父为了林妹妹,可以不顾什么林家颜面,而是尽量活下来,为了林妹妹而继续活着,但在言语之间,贾珠还是没有提及林妹妹,他不愿姑父背负太多东西,毕竟那样活着只会让林妹妹一起负重受苦。就算没有姑父林如海,贾珠相信林妹妹生活在贾府中,他可以照顾得很好,何况林妹妹若是知道此事,想必也不会自私地要求林如海留下。贾珠在信中按李守中所言,提出两条路供林如海选择,一是主动认罪,想来裁决的结果不过是就地免职和没收财产,虽林家颜面扫地,但死罪可免,林如海不会因此丢了性命,二是选择死于任上,主动捐纳全部财产交给国库,哪怕事情败露,李守中也可向当今圣上求情不再追究此案,对于这个选择,林如海虽然是死路一条,但林家颜面尚存,兴许当今圣上为表林家五世之功,还能给个加封和谥号。贾珠的密信写就,随即八百里加急送往扬州。

    几天之后,林如海的回信送达贾府,信却径直送到了贾母老太太的手中。老太太看了书信说,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写书来特接黛玉回去。贾母未免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贾珠想来,这封信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林如海选择了第二条路,托辞身染重疾,书信一封接来黛玉见最后一面,其实是备好了毒药,伺机死于任上。难道姑父林如海真的犯了事,还是说受到了什么人的胁迫?贾珠仍然无法相信林如海会以权谋私。眼下,由不得他多想,只听见贾母老太太说,定要找个人送黛玉去,且到时仍叫带回来。贾珠因为国子监书库的事务繁忙,又怕此时与林如海接触引来朝中耳目,于是不能亲自护送黛玉,却见李纨闷闷在家无聊至极,便向老太太主动提及,让李纨亲自送黛玉南下扬州,便由两个小厮文韬和武略、两个丫鬟碧月和素云一路陪伴,守护前后左右。老太太欣然同意,一应土仪盘费,不消絮说,自然要妥贴的。作速择了日期,李纨同着黛玉辞别了众人,带领着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