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二轮作业任务重 灵活机动搞分工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二轮作业任务重,

    灵活机动搞分工。

    减轻负担做得快,

    这个方法行不行?

    这第二轮的作业,王学奎安排的是多了些。小孩和大人是一样,累草鸡了的时候就开始怨天忧人。不过,他们也只是这么想想,手里并没有闲着。他们仍以坚强的毅力,很麻利地干着老师安排的活儿。

    为了尽快地把作业完成,陈玉梅提议分工完成。每人找一种,然后抄到黑板上,再然后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大家都很赞成。经过明确分工,分头完成任务

    大军团作战,比单干户快多了。

    不一会儿,“设问”就出来啦。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课本上的《小马过河》,老妈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老妈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怎么不能?”就是个设问句。分到“设问”的那个同学第一个走上讲台,从黑板的左上角开始写:“在课本52页,第二、三自然段‘怎么不能?’小马自问自答,是设问句。”

    不一会儿,“反问”也找出来了。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课文《称象》中“要准确地知道大象有多重,得用秤来称,可是哪有这么大的秤呢?”“把你称得的重量加起来,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这两个句子都是反问句。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接着,就是“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诗歌《我爱我的红领巾》“有一次我向妈妈说了谎话,红领巾立刻叫我纠正。谁要来借我的水彩颜色,红领巾首先替我答应。”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效果。

    大家刚抄完了“拟人”,“夸张”又写出来了。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在《丰收山歌》里,“稻穗弯弯像金钩,个个金钩映日头。远望一片黄金海,社里今年又丰收。”这一节里的“黄金海”是夸张。

    “夸张”还没抄完,“排比”也上去了。排比是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连串词语,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排比。在《踢“鬼”的故事》中,“走了几步,远处的那个白影子不见了。再走几步,又看见了,并且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正像人们传说的鬼那样。”“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是排比。运用排比,能加强语气。排比用于叙事,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于说理,条理分明,适合详尽的论述。

    别的都弄完了,就剩下一个“比喻”了。比喻就是“打比方”。构成比喻的关

    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比喻的种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之分。在《为了抢救渔民的生命》中“23号艇像箭一样地向那只渔船驶去。”这种形式是明喻,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种形式是暗喻,“血肉”筑成“长城”,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种形式是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毒蛇猛兽”“太阳”。

    《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这种形式是博喻。

    这个“比喻”太麻烦了,分到“比喻”的这个同学累得满头大汗。黑板上别人抄上的题,他连一个都没做。他看见大家都在等着,很焦急地翻着书。

    陈玉梅对他说:“你先抄黑板上的题吧。”

    她又对大家说:“都帮帮忙,把这个‘比喻’找出来。”

    结语:

    一人一个找,板书写分明。

    各人有贡献,集体有汇总。

    单项有研究,全面有收成。

    分工不分家,难题同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