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行程问题难考虑 解题不知用公式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行程问题难考虑,

    解题不知用公式。

    屡教不改没记性,

    用个怪题修理你。

    在复习四年级算数的时候,让学生最头疼的就是行程问题了,课本中频繁出现的题目就是:

    甲乙两个城市间的公路长1168公里,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对开。一辆每小时行38公里,另一两每小时行35公里。经过几小时它们才能相遇?相遇时两辆汽车各走了多上公里?

    一架飞机用同样的速度飞行。第一天飞行3546公里,第二天飞行2364公里,第一天比第二天多飞行3小时。每小时飞行多少公里?两天各飞行了多少小时?

    一个人骑自行车从公社到县城,每小时走25公里,2小时到达。另一个人步行同样的路程,一共用了5小时。步行的每小时比骑自行车的慢几里?

    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204公里,快车由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68公里,普通客车由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6公里。两列火车同时对开,快车开到乙站时,普通客车距离甲站还有多少公里?

    学生一看见这样的算术题就晕了眼,不是少了一根筋就是缺了一相电。老师也不是不嘱咐,再三地强调要记住行程公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让他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别忘了用公式。

    谁知他们就是不长记性,两个耳朵上都抹着石灰——白听。一而再再而三,屡教不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王学奎只好找了一道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题目写在黑板上,让他们尝尝厉害。

    一辆汽车行驶过一座大拱桥,拱桥的上坡和下坡的路程同样远。汽车上坡时的速度为6公里,下坡时的速度是12公里。问这辆汽车上下坡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班里的数学王子陈玉明一看这个题目,立刻嗤之以鼻。他不用动笔,很快就口算出来了。他说,这辆汽车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9公里。

    王学奎笑了笑:“说说道理。”

    “道理很简单,上下坡同样远,6+12=18,18÷2=9.”陈玉明理直气壮,一口气就说完了。

    “看看,又忘了行程公式了不是?”王学奎很和蔼地提醒他。

    “行程公式?”陈玉明顿时醒悟了。他马上拿出纸笔,重新解题。

    行程公式: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平均速度,必须用上坡的行程加下坡的行程除以上坡的时间加下坡的时间。这些条件,一个也没告诉。根据公式,只告诉了上坡的路程除以6,能得到上坡的时间。下坡的路程除以12,能得到下坡的时间。它还告诉,上下坡的路程同样远。

    根据行程公式:

    上坡时间+下坡时间=路程÷6+路程÷12

    =路程×2÷12+路程÷12

    =(路程×2+路程)÷12

    =路程×3÷12

    =路程÷4

    平均速度=(路程×2)÷(路程÷4)

    =2×4

    =8(公里)

    这个答案虽然和陈玉明先前的答案只相差1公里,但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行程问题,就必须牢牢记住应用公式。玉不琢不成器,打开了这个闷葫芦,再返回头去算那几个行程题,他们就会运用公式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就不用吹灰之力了。

    结语:

    复习应用题,行程最头疼。

    见了就钻晕,好说没记性。

    出个怪题目,王子看得轻。

    口算九公里,公式忘干净。

    老师忙提示,他才如梦醒。

    运用公式解,一阵好折腾。

    公式是钥匙,随身携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