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金发蓝眼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贾政的风流韵事,贾珠管不着,也没工夫去管。自从那日婚宴之后,贾珠倒是一直惦记着贾珍说的那个金发蓝眼之人。虽然贾珍说了,军中认定此人是鞑子,不过贾珠还是生怕万一是传教士,那就误伤友人了。

    于是这日,贾珠约了贾珍,让他带自己去瞧个究竟。贾珍难得见贾珠对军中之事也有兴致,二话不说就领着贾珠往军中大牢去了。

    在军中牢房里,贾珠见到了那个金发蓝眼之人。贾珠一眼便认出,这是一个来自西洋的白人,根本不是来自漠北的鞑子。贾珠毕竟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简单地英语交流还是没有问题。于是,他试着通过英语同这个西洋人交流。

    贾珍见贾珠同那个金发蓝眼之人说着听不懂的鸟语,吓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急忙把贾珠拉到角落里,悄悄问道:“老弟,你怎么会说鞑子的话?你不能再跟他说话,会出事的!”

    “老哥,他不是鞑子,是从西洋来的传教士。我跟他说的是英语,跟鞑子没有任何关系。”为了打消贾珍的疑虑,贾珠又谎称道:“之前我出差长沙府就认识几个传教士,所以会说他们的话,等我再问问他,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贾珍半信半疑,拉不住贾珠,只得让他去,就当是在审问。经过一番审问,贾珠这才弄清楚了,这个西洋人果然就是一名传教士,来自欧洲的意大利,名叫艾利欧。

    艾利欧原来之前是在日本传教,在从日本返回意大利的途中,不想帆杆被海风吹断,船只失去了方向,结果在直沽港靠了岸。因为只会英语和日语而不会汉语,所以被当成鞑子抓了起来。

    本朝定鼎近百年,长期处于闭关备战状态,不再允许洋人入境,因此不曾再出现传教士,由于近来北方战事吃紧,难怪贾珍他们把艾利欧当成了鞑子。

    上次在婚礼宴席上,贾珠从贾珍他们军中人士的口中听说,关外的清国似乎有入侵蒙古之势,一旦蒙古被清国吞并,清国势必更加强大,使北面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贾珠曾在《国朝创业史》中看到有关近百年漠北形势的记载。随着大蒙古帝国的内讧分裂以及元朝的灭亡,漠北地界仅存东蒙古和西蒙古两大蒙古族势力。

    在征服了西方的哈萨克汗国之后,西蒙古可汗便集结兵马和清国互相争夺原漠南、漠北,攻入东蒙古,长驱东进,直取乌珠穆沁,然后拨转锋芒,在赤峰附近的乌兰布通南下。

    西蒙古大军攻入漠北,东蒙古土谢图部车臣部等迎战失败,乃逃入满洲,向清国投降。西蒙古可汗率军追杀进入满洲。东蒙古诸部首领都无法抵挡,于是联名向清国皇帝求救。

    清国皇帝率领清军,与西蒙古可汗的西蒙古军在乌兰布通交战,西蒙古可汗虽然英勇善战,并发明了驼城战术,但仍然被清国军队打败。

    此后,清国逐渐控制了北到额尔齐斯河上游、东到乌布苏湖的整个地区,包括吐鲁番、库车等广大领土,从背后形成了对西蒙古可汗根据地科布多的包围。

    撤回根据地的西蒙古已陷于强敌之中,但西蒙古可汗却认为只要击败清国军队,打通自己向东的通道,眼前的困境便不足挂齿。于是,西蒙古可汗再度进兵东蒙古,清国皇帝再次亲征相助。

    西蒙古可汗抱定必胜的决心,但这时他的实力与上次相比已大为不如,而清国皇帝却集结更多的人马欲将他彻底消灭,两军经过了极为惨烈的战争。

    西蒙古可汗的大妃也在战斗中战死。大妃就是西蒙古可汗的妻室。关外的鞑虏称帝时,君主的正室称大妃。

    最终,西蒙古的三万铁骑难以击败清国大军,大败亏输,在逃亡一年后,在阿尔泰的阿察阿穆塔台,西蒙古可汗服毒自杀。东蒙古和西蒙古自此统一为新的蒙古国。蒙古诸部首领推举出新可汗遣使清国,向清国臣服。此后十年,蒙古国的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

    翅膀硬了之后,蒙古不再对清国言听计从,俯首称臣,甚至数次击败清国军队,使哈萨克及乌兹别克等中亚王国成为其领土的组成部分。

    又十年,清国皇帝发军进攻蒙古,结果大败,清军退出科布多。随后,清国和蒙古国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西蒙古。

    眼下,蒙古国新君即位,却年少又荒唐不理政务,并且囚禁了替自己管理国家的姐姐,致使蒙古汗国陷于内乱。清国因而对蒙古虎视眈眈,试图入侵吞并。

    贾珠大体明白了本朝近百年来的局势,想来清国大军的铁骑没有踏入关内,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了蒙古势力的牵制。假如蒙古被灭,清国势必对关内垂涎三尺。

    先不管北面的局势如何,眼下,贾珠不想艾利欧被误杀。为了向贾珍解释这金发蓝眼之人不是鞑子,而是传教士,贾珠翻出了前朝的一些案例,比如沙勿略、利玛窦、罗明坚、邓玉函、艾儒略等。

    但贾珍却不以为然,不管他是鞑子还是传教士,在此非常时期,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为了说服贾珍释放艾利欧,贾珠说了传教士的有用之处,甚至能为国效力。

    此时,最知名的火器莫过于红衣大炮了,这种火炮之所以能够引进,传教士功不可没。当然,传教士也有自己的目的所在,为了传播基督教,得到朝廷对传教活动的许可,派来中国的传教士大多对历法和兵学知识有很深的了解。

    于是,为了让教会活动能够从地下转入地上,传教士们尽心尽力牵线搭桥帮朝廷购买火炮。在他们的协助下,前朝顺利采购到了四门红夷炮。这四门火炮经过试射,其威力远大于原有的火炮。

    一些比较开化的前朝官员为了能够掌握火炮的制造技术,向朝廷请求任用传教士们为官,充分利用传教士们在军学上的才能为朝廷服务,制造火炮用以克敌制胜,摆脱覆灭危局。

    前朝借助传教士掌握了这种火炮的制造方法,仅七个月就仿制出火炮四百余门。为此前朝皇帝还命令宫中一批太监学习铸炮技术,由德意志传教士汤若望负责,并很快制造出从100到1200斤的各型火炮五百余门。

    贾珍听了贾珠说的这些,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洋人的炮真有这么厉害?哼!就算如此又怎样,前朝还不是灭亡了,依我看,就是这些洋人捣的鬼!”

    对此,贾珠确实无话可说。前朝深陷内忧外患,已积重难返,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内有民变此起彼伏,光靠红夷炮已经延续不了前朝的国祚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夷炮很快被满人缴获和仿制,攻城略地,皆依赖火炮,进而成为清国入主中原,攻城略地,扫平天下的利器。

    当年,清军入关,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受到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幸运的是,汤若望不久就过世了,清国在火炮方面的技术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竟然贾珍不相信他的话,说再多也没有用。不过艾利欧是一定要救的,不能公了,那就私了吧,贾珠只好以兄弟的名义博贾珍一个人情了。

    贾珍自然不好驳了贾珠的面子,这才通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释放了传教士艾利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