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夫妻明算账
最新网址:www.ibiquxs.info
    见探春和赵姨娘唇齿针锋,李纨夹在中间,急的只管劝,探春的愤恨丝毫没有收敛,赵姨娘仍然只管唠叨。

    恰时,忽听有人来说,平姑娘来了,赵姨娘听说,方把口止住。只见平儿进来,赵姨娘歪着头,也不太搭理了。

    要是在以前,王熙凤还没有失势,赵姨娘准会忙陪笑让坐,顺带问候王熙凤的好。

    李纨见平儿进来,因问她来做什么。原来早有媳妇婆子把这里的情况转告了平儿,不过并非真心实意想解决问题,纯粹是当个笑话罢了。

    只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平儿倒是真心想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匆匆赶了过来,笑称自己听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大奶奶和三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想来再添些也使得。

    平儿这一来,探春早已拭去泪痕,忙说又好好的添什么,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

    不然也是那出兵放马背着主子逃出命来过的人不成?又说平儿这是叫她来开了例,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的做人情。

    探春坚决不敢添减,混出主意。说着,叫来外头的媳妇,那媳妇只得答应着去了。

    平儿一来时已明白了对半,今听这一番话,越发会意,见探春有怒色,便不敢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一边垂手默侍。

    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沐盆,巾帕,靶镜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

    平儿见待书不在这里,便忙上来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探春方伸手向面盆中盥沐。

    当天夜里,李纨把这事从头到尾讲给了贾珠听,贾珠听了开怀大笑,笑言这个三姑娘真是厉害得很,很得他的心意。

    赵姨娘作为探春的生母,企图通过探春获得过去没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的获得,不是希望正常的途径,而是通过私人的血缘关系来获得。

    探春与赵姨娘的敏感关系,使探春更加警觉,在处理赵国基事件中表现得更加沉稳。

    探春和赵姨娘的一场斗嘴,探春坚持有理、有节、有据的原则,既通过向赵姨娘解释旧例,又加上亲情的哭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本来耍横的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理屈词穷。

    探春比较理性地处理了这场冲突,让当事人赵姨娘和企图生事的管家媳妇们都无话可说了。

    想来探春内心深处的渴望,更多的是生为男儿,而不是托生到太太肚子里。

    庶出虽然很烦,但这基本是在探春掌控范围内的麻烦,大部分时候她也处理得很好,但因为身为女儿,满心的见识无处施展,才是她完全没有办法的事情。

    隐隐约约,贾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探春的四海之梦、探春的清明才志、探春的高瞻远瞩,还有探春的谈笑风生。

    近来,贾珠一直在帮着李纨算账,荣国府的经济账。都说什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可如今外面却又有了不一样的歌谣,说什么宁国府,荣国府,金银财宝如粪土,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

    贵为皇妃的贾元春归省荣国府时,面对天上人间般超豪华光景的省亲别墅,前后发出了三次批评:太奢华过费了!

    以后不可太奢了,此皆过分!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置身于荣国府之外的人冷眼旁观却洞若观火,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贾府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

    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府主仆的月例老太太是二十两,太太也是二十两,大嫂子李纨十两,后来又添了十两,赵姨娘二两,各位少爷和姑娘们每人二两,一等丫头一两银子一个月,二等丫头一千文一个月,三等丫头五百钱一个月,一两银子是一千六百文钱。

    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到下,当有三十余家,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子。

    不算有官职领朝廷俸禄者,荣国府中领月例钱的主子二十余人,算半个主子的姨娘二十余人,丫鬟、奶妈、陪房、管家、小厮、女仆、男仆等有三百余人,还有小沙弥、小道士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看门、厨房、采办等,仅在荣府二门上班的就有八个人。算了算,荣国府中领银子的人有五百人以上。

    荣国府主子们享用过的食品何止山珍海味:鹿肉鹿舌鹿晡鹿筋,狍子野猪汤羊熊掌,海参蛏干螃蟹鲟鱼鲟鳇鱼,火腿建莲茄鲞燕窝,女儿茶普洱茶杏仁茶六安茶老君眉茶,惠泉酒金谷酒屠苏酒绍兴酒,江米胭脂米香稻米,天下万物皆为之所用!

    对于这些珍肴美味,贾府的主子们也是吃的少,浪费的多,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几样。

    穿的、戴的、摆设的、日常家用的豪华更不必说,单是大观园各处的陈设,就令人惊诧。

    妆蟒洒堆、刻丝弹墨,各色绸绫大小幔子,帘子,猩猩毡帘,湘妃竹帘,金丝藤红漆竹帘,墨漆竹帘,五彩线络盘花帘,椅搭、桌围、床裙、杌套。

    西洋进口货之多,同样令人大开眼界。洋衣料,洋钟表,洋炕屏,洋药,洋表,洋茶叶,洋米,洋漆家具,洋葡萄酒,洋烟,洋酒壶,洋眼镜,洋玩具……买十二个唱戏的女伶和行头乐器,花了三万两银子,买烛彩灯各色帘栊帐幔,又花了二万两银子,管理小沙弥小道士,每月要供给一百两银子,管理园内种树可以领银子二百两。

    贾府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各个爷们的俸禄、皇上的恩赏,以及地租收入。

    然而,前两项入息是很有限的。世袭的恩赏分二十等,最高的一等国公支银七百两,爵位最低的岁银只有四十五两。

    至于本朝官员的俸禄,正一品每年不过俸银一百八十两,俸米一百八十斛,五品官每年才俸银八十两,俸米八十斛。

    大老爷是一等将军,从一品,政老爷是工部员外郎,从五品,贾珍是威烈将军,正三品,贾琏是同知,正五品。

    鉴于京官生活清苦,太上皇在位时才特别给加了一倍的俸银。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有大小事儿,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也抱怨克薄。

    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人口太众了,本该拣个空日,把那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

    可是,碍于赫赫扬扬的架子和面子,是命根子,理性上是绝对不肯丢掉的,感性上,更是难于舍割。

    经济账一算,才知歌谣的含义。原来,李纨和探春早有计策,绕不过是开源、节流这两项。

    姑娘们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则头油脂粉何必另外再有二两银子。

    何况此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是由买办经手去买,往往买的不是正经货,使不得,所以探春把这一笔开支取消了。

    又把大观园内花卉树木交给忠实的老婆子管理,凡姑娘丫头的头油胭粉香纸以及各处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都由他们包了去,不用向帐房领钱,即以大观园花卉树木的收入,充为购买这些物品之用。

    一年可省下四百多两银子。但管地的既然有利可得,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妒心一生,免不了作残花卉,所以管地的人应拿出若干钱来,给与那些不管地的人。

    不管地的人不需要出力气干活,每年却都能得到一笔钱,想来也会欢喜起来的。